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或可破壞腸道屏障、加重結腸炎
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及相關病癥的常備藥, 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卻也因此可能引起腸道菌群的失調、破壞腸道屏障。
腸道具備屏障作用, 可以防止腸道里的有害物越過腸黏膜進到人體中其他組織器官和血液循環。
完整健康的腸道屏障系統包含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和免疫屏障。
腸道粘膜上皮細胞是腸道屏障的核心, 起到物理屏障的功效, 包含腸上皮細胞、杯狀細胞、潘氏細胞、M細胞和腸內分泌細胞等多種類型的細胞。
細胞間的縫隙連接, 是腸道的第一道防線, 在腸管與身體循環之間形成一種半通透性的封閉,
然而, 他們很脆弱, 很容易受各種飲食、藥品和生活方式要素的影響。
然而, 他們很脆弱, 很容易受各種飲食、藥品和生活方式要素的影響。
當腸道屏障完整性損傷時, 上皮細胞之間縫隙連接受到損壞, 就會出現極微小間隙, 促使一些本不該越過腸腔物質從腸管逃逸進到身體循環, 這類情況就是“腸漏”。
腸漏會導致腸道部分和全身組織器官啟動炎癥現象。
其通透性改變或屏障作用喪失與炎癥性腸病也息息相關。
不同狀態下的上皮細胞與縫隙連接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MeghaliNighot以及團隊, 近日在《克羅恩病和結腸炎雜志》發布研究論文, 發覺長期使用PPI可依靠肌球蛋白輕鏈激酶(MLCK)提升腸道縫隙連接屏障的通透性, 并加重試驗性結腸炎, 并指出PPI應用與炎癥性腸病病人住院率提升有關,
①體外腸上皮細胞屏障模型中, 質子泵抑制劑(PPI)不影響縫隙連接(TJ)蛋白表達, 但通過上漲肌球蛋白輕鏈激酶(MLCK)活力和表達破壞TJ屏障的通透性;
②體制上, PPI誘導細胞外pH上升, 根據p38蛋白激酶推動MLCK的活性;
③在DSS誘導結腸炎和IL-10敲除的自發結腸炎小鼠中, 長期PPI給藥根據MLCK加劇腸道通透性、腸道發炎和結腸炎病癥, 敲除MLCK可阻隔PPI的影響;
④45151名炎癥性腸病病人的隨診數據表明, PPI應用與住院率的明顯提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