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的作用
中醫推拿主要是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滑利關節, 中醫推拿是從哪些方面來達到這三方面的作用的呢?通過下面的介紹相信大家會有所瞭解。
經絡遍佈於全身, 內屬於臟腑, 外絡於肢節, 溝通和聯結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孔竅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 再通過氣血在經絡中運行, 組成了整體的聯繫。 推拿手法作用於體表局部, 在局部通經絡、行氣血、濡筋骨, 並且由於氣血循著經絡的分佈流注全身, 能影響到內臟及其他部位。 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開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 按點合穀穴可止牙痛。 由此可知, 推拿治病不僅是以痛為輸, 而且還必須根據經絡聯繫的原則, 循經取穴。
現代醫學認為, 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 使作用區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的變化, 局部組織發生生理反應, 這種反應, 通過神經反射與體液迴圈的調節, 一方面得到加強,
推拿對局部組織的作用, 據觀察, 直接接觸肌膚操作的摩擦類手法, 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細胞, 改善皮膚呼吸, 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增強皮膚光澤和彈性;強刺激手法, 可引起部分細胞蛋白質分解, 產生組織胺和類組織胺物質, 加上手法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 促使毛細血管擴張, 增強局部皮膚肌肉的營養供應, 使肌萎縮得以改善, 損害的組織促進修復;手法的斷續擠壓, 可增快血液迴圈和淋巴迴圈(有人在狗的粗大淋巴管內插入套管, 看到推拿後比推拿前淋巴液流動增快7倍;在家兔的兩側膝關節內注射墨汁,
通過神經、體液, 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對整體和其他組織產生作用。 推拿能調整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的相對平衡。 緩和較輕而又節律的手法, 反復刺激, 對神經有鎮靜抑制的作用。 急速較重、時間較短的手法, 對神經有興奮的作用。 有人觀察推拿後腦電圖變化, 見a波振幅增大, 而且振幅增大的時間延續,
拿尚可引起血液成份和代謝變化。 實驗室證明:推拿後白細胞總數和吞噬能力增加, 白細胞分類變化中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紅細胞輕度增加, 血清中補體效價、氧的需要量、排氮量、排尿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泄量也都有增加。
中醫推拿主要是改善了機體的功能, 而且並非只治療功能性疾病, 也會通過調整功能, 使器質病變得到恢復。 中醫推拿主要達到了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滑利關節這三方面作用, 能夠治療人體內的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