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疾病

妊娠糖尿病

疾病概述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糖尿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指確定妊娠後, 若發現有各種程度的糖耐量減低或明顯的糖尿病,不論是否需用胰島素或僅使用飲食治療, 也不論分娩後這一情況是否持續,均可認為是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為1%~6.6‰。 國內發生率

妊娠糖尿病系高危妊娠, 它嚴重危害母兒的健康。 在胰島素問世之前母體死亡率27%~30%, 胎兒圍產期死亡率>40%。 胰島素問世後尤其圍產醫學開展以來, 圍產死亡率已明顯下降。

妊娠期糖代謝特點

在妊娠早中期, 隨孕周增加, 胎兒對營養物質需求量增加, 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葡萄糖是胎兒能量的主要來源, 孕婦血漿葡萄糖水平隨妊娠進展而降低, 空腹血糖約降低10%。 系因:1、胎兒從母體獲取葡萄糖增加;2、孕期腎血漿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均增加, 但腎小管對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應增加, 導致部分孕婦排糖量增加;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對母體對葡萄糖的利用。

因此, 空腹時孕婦清除葡萄糖能力較非孕期增強。 孕婦空腹血糖較非孕婦低, 這也是孕婦長時間空腹易發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礎。 到妊娠中晚期, 孕婦體內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 如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質醇和胎盤胰島素酶等使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孕周增加而下降, 為維持正常糖代謝水準, 胰島素需求量必須相應增加。 對於胰島素分泌受限的孕婦, 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償這一生理變化而使血糖升高, 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現GDM。

病因病理

原本並沒有糖尿病的婦女, 于懷孕期間發生葡萄糖耐受性異常時, 就稱為“妊娠糖尿病”, 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新生兒血糖過低及呼吸窘迫症候群、死胎、羊水過多、早產、孕婦泌尿道感染、頭痛等, 不但影響胎兒發育, 也危害母親健康, 因此懷孕期間檢查是否有糖尿病是很重要的。

近年來,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 2型糖尿病發病趨勢升高並呈現年輕化;另一方面,

不少孕婦吃得多且精, 而活動少, 這是妊娠期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妊娠可促使隱性糖尿病變

為顯性, 在妊娠期, 體內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垂體前葉激素與腎上腺皮質激素)水準增高, 內分泌變化都會對糖代謝產生一系列影響, 尤其當孕婦胰島功能儲備不足或胰島素分泌降低時, 將會發生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之孕婦有可能在下次懷孕時再發生, 如果再次懷孕應及早告知醫生並作檢驗。 曾罹患此症之孕婦, 中老年後出現糖尿病的機率比正常婦女高, 故產後應設法維持適當的理想體重及保持規律的飲食、運動習慣, 並定期檢驗血糖值。

與罹患妊娠糖尿病相關的因素有:種族、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過去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新生兒死亡、前胎有巨嬰症、羊水過多症及孕婦年齡超過30歲等。

若具有以上危險因素條件之一的孕婦, 您更應重視妊娠期間糖尿病的篩檢。

糖尿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紊亂。 高血糖是由於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 或者兩者同時存在而引起。 雖然患糖尿病日久可引起多系統的損害, 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 引進功能缺陷及衰竭。 只要發現及時, 做好日常的生活護理, 施以合理的治療措施, 一般是可以緩解症狀、延緩併發症發生的。 但在糖尿病的幾個類型中有一類將會對兩代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造成威脅, 這就是妊娠期糖尿病(GDM)。

醫學上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界定是:在確定妊娠後, 若發現有各種程度的葡萄糖耐量減低(IGT)或明顯的糖尿病, 不論是否需用胰島素或僅用飲食治療, 也不論分娩後這一情況是否持續, 均可認為是妊娠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