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

一天中平均氣溫隨時間的持續轉變, 稱平均氣溫的日轉變。 在一天中, 氣體溫度有一個最大值和一個最低值, 二者之差為氣溫日較差。 一般 最高溫度出現在14~15時, 最低溫出現在太陽升起前后左右。 因為日出時間隨時節、相對高度季節變化的影響, 出現時間可能提早也可能落伍。 例如, 夏天最高溫度大多數出現在14~15時;冬天則在13~14時。 因為相對高度不一樣日出時間也不一樣, 最低溫出現時間隨相對高度的不一樣也會造成差別。 氣溫日較差低于地表層土壤溫度日較差, 而且氣溫日較差離路面越高而越小,

最大、最低溫度出現時間也越落后。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要素:

(1)相對高度

氣溫日較差隨相對高度的上升而減少。 這是由于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轉變是隨相對高度的提高而減少的。 一般熱帶地區氣溫日較差為12℃上下;暖溫帶地域氣溫日較差為8.0~9.0℃;極圈內氣溫日較差為3.0~4.0℃。

(2)時節

一般夏天氣溫日較差超過冬天, 但先在高緯度地區, 一年中氣溫日較差最高值卻出現在春天。 由于盡管夏天太陽高度角大, 日照時數長, 大白天溫度高, 但因為中高緯度地區晝長夜短, 制冷時間不長, 使晚間溫度也較高, 因此夏天氣溫日較差比不上春天大。

(3)地貌

低凹地(如沖積平原、谷地)的氣溫日較差超過平地上, 平地上超過凸地(如小山丘)的氣溫日較差。 低凹地貌, 氣體與路面觸碰總面積大, 自然通風欠佳, 發熱量不容易流失, 而且在晚間常以強冷空氣沿小山坡下移匯聚之處, 再加輻射源制冷, 故氣溫日較差大。 而凸起地貌上端因為海拔高度高和周圍總面積小的關聯,平均氣溫受土層影響小而關鍵受周邊氣體的調整,大白天不容易上升,夜里也不易減少.氣溫日較差一般 相對于同相對高度的平地上小氣溫日較差小, 平地上則接近彼此之間, 峽谷超過高山;高原地區超過平原區:如云貴高原, 海拔高度高, 空氣稀薄, 空氣質量、水蒸氣、殘渣相對性較少。

大白天, 空氣對太陽輻射量的消弱功效弱, 抵達路面的太陽輻射量大, 夜里大氣逆輻射弱, 因此氣溫日較差很大;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原區, 地形低平, 水域面積大, 空氣質量、水蒸氣、殘渣集中化在對流層底端。 大白天, 空氣對太陽輻射量的消弱功效強, 夜里大氣逆輻射強, 因此氣溫日較差較小。

(4)下墊面特性

因為下墊面的定壓比熱特點和對太陽輻射量吸收力的不一樣, 氣溫日較差也不一樣。 陸上上氣溫日較差大于海洋, 且距海越來越遠, 日較差越大。 沙子、深棕色土、干松土壤層上的氣溫日較差各自比黏土、淺灰色土和濕冷密不可分土壤層大, 旱田比水稻田大。

(5)氣溫

大晴天氣溫日較差超過陰(雨)天的氣溫日較差, 由于大晴天時, 大白天太陽輻射量明顯, 路面提溫明顯, 夜里路面合理輻射源強減溫明顯。 風大天的氣溫日較差較小。

(6)地形

不管怎樣地區, 全是離路面越近的, 日較差越大, 由于空氣的立即熱原是路面長波輻射。

平均氣溫的年轉變和日轉變一樣, 在一年中月平均溫度有一個最大值和一個最低值。

就北半球地圖而言, 中、高緯度中部地區月均值最高溫度在7月出現, 月均值最低溫在1月出現。 深海上的平均氣溫以8月為最大, 2月為最少。 一年中月平均溫度的最大值與最低值之差, 稱之為氣溫年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