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大焦慮
人常常處於焦慮狀態, 來自三方面:現實性焦慮、神經性焦慮和道德性焦慮。
——佛洛德
之前我們瞭解過佛洛德的“潛意識”理論, 他還有一個著名的人格結構—焦慮理論。 佛洛德認為, 人格由三個結構組成:本我, 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欲望, 按“快樂原則”行事;自我, 是我們有意識的結構, 和現實世界接觸後培養而成, 依照“現實原則”行動;超我, 從自我中分化, 以道德標準監督自我, 遵“良心”辦事。 三個系統的行動原則不同, 相互間難免起衝突, 當三者平衡遭到破壞時, 人就會焦慮。
佛洛德把人的焦慮分為三種:
現實性焦慮。
神經性焦慮。 這是由於擔心本我衝動戰勝理性自我做出越軌行為引起的。 人的意志能戰勝外界的威脅, 但有時就是不能戰勝內心某些欲望或衝動。 神經性焦慮藏得很深, 我們可能根本沒意識到, 例如莫名其妙的焦慮、揮之不去的孤獨, 都可能是某些基本欲望沒被滿足引起的。 這種焦慮若存在太久, 自己無法調適, 建議尋求專業心理醫師的幫助。
道德性焦慮。 這是我們的行為違反了超我的價值觀時, 引起的內疚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