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能祛濕氣嗎 試試這五種
現在很多女性的身體裡都有濕氣, 造成濕氣的原因有很多。 中醫在祛除身體的濕氣方面, 有很大的優勢。 中醫專家推薦, 要排除體內濕氣, 不妨試試以下5種中成藥。
1、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術(炒)、乾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 用於脾胃虛寒, 脘腹冷痛, 嘔吐泄瀉, 手足不溫等病症。
2、參苓白術丸
此方是治療脾虛泄瀉的代表方劑。 用於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 大便次數就時顯增多, 伴有不消化食物, 大便時瀉時溏, 遷延反復, 飲食減少, 食後脘悶不舒,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脈細弱。
成分: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補脾胃, 益肺氣。 用於脾胃虛弱, 食少便溏, 氣短咳嗽, 肢倦乏力。 益氣健脾, 滲濕止瀉。
3、歸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
4、健脾丸
健脾丸為著名的消食導滯藥, 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 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 為保和丸的姊妹方, 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
成分: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 用於脾胃虛弱, 脘腹脹滿, 食少便溏。
5、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樸(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 健脾和胃。 主治胸膈痞悶, 脘腹脹痛, 嘔吐噁心, 噯氣納呆。
其他祛濕方法
1.刮痧散熱祛濕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 也就是肩背區域。 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 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濕。 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 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 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 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 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
2.午睡勞逸結合
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 幾乎不睡午覺, 殊不知, 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 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 此時仍然晝長夜短, 有的白領經常晚上加班, 非加班人群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 夜生活延長。 因此, 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 午睡也就更加重要, 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3.調理健脾利尿
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等。 莧菜梗性涼味甘, 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 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 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4.少食鹽助腎排水
排水還應少吃食鹽, 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 當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
5.多做有氧運動
如慢跑、快走、游泳、做瑜伽等, 因為做這些運動可以出汗, 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氣, 所以適當的運動是對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 還可以緩解壓力, 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 減少體內脂肪沉積, 減少發生高血壓等疾病的機率。 可是, 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濕越有利, 大汗反而會傷身, 還有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 或者人體潮濕容易發生感冒或者出現抽搐, 對健康不利, 所以需要適當的運動。
6.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及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上一篇:最好別亂吃六味地黃丸 只會傷到身體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祛濕濕氣中成藥 分享到: 所以需要適當的運動。
6.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及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上一篇:最好別亂吃六味地黃丸 只會傷到身體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祛濕濕氣中成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