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棗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Miǎn Zǎo
【別名】酸棗(《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緬棗的樹皮。 秋季採集。 除去外皮, 曬乾。
【原形態】
緬棗, 又名:滇刺棗。
常綠小喬木, 高3~6米。 樹皮粗糙, 帶紅灰色;小枝有短柔毛, 並具反曲的棘刺。 葉互生, 長橢圓狀卵形, 長3.5~7釐米, 寬2.5~5釐米, 先端鈍圓, 基部圓形或稍偏斜, 主脈3條, 邊緣有細鋸齒, 上面光綠色, 下面密生黃白色絨毛;葉柄長約1釐米, 被柔毛。 短聚傘花序腋生, 花小, 直徑約4毫米, 短梗, 萼筒及裂片密被黃柔毛, 宿存:花瓣5, 黃色;雄蕊5:于房上位, 2室, 與花盤不癒合。 核果近球形, 長2~3釐米, 徑1~2釐米, 紅色, 果梗長5~7毫米,
【生境分佈】生於林邊、路旁、山坡疏林中。 分佈于雲南。
【化學成份】樹皮含多肽生物鹼:滇刺棗堿A、滇刺棗堿B、安木非賓堿D、藥炭鼠李葉堿。
【藥理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顯著興奮作用;在大鼠後肢灌流試驗中能舒張血管;麻醉狗靜脈注射能降低血壓。 對離體豚鼠回腸及蟾蜍腹直肌無明顯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前述煎劑1克/只, 2只鼠於24小時內全部死亡。
【性味】澀微苦, 平。
【功能主治】消炎, 生肌。 治燒傷、燙傷。
【附方】治燒傷、燙傷:緬棗樹皮50~60%酒精浸出液, 外塗傷部, 第一日塗四次(幹後再塗), 以後每日一次, 不須包紮。 (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選》)
【備註】果實可食用。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