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4類族群容易受一肚子氣!按摩3個穴道終結胃脹氣

胃嘟嘟脹氣 脾運化出狀況

中醫表示, 胃脹氣是「脾」系統出了狀況。 首先要強調是, 西醫的「脾臟」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但中醫的脾並不是指「脾臟」,

中醫的「脾」包含整個消化系統。 一般來說, 「脾主運化」脾負責消化、吸收食物和運送各種營養物質, 當脾的功能不好時, 便會出現腹脹、腹痛, 或是食慾不振等症狀。 一般來說, 以下這些族群, 較容易有胃脹氣的困擾:

族群1/便秘者

平時有便秘症狀的民眾,

因為宿便堵在腸子中, 吃進去的食物, 消化後無法順利進入大腸, 持續在腸胃中發酵產生氣體, 容易有脹氣的狀況。

族群2/飲食習慣不良者

吃飯吃太快, 一餐時間少於15分鐘、或是吃太飽、邊吃飯邊講話、甚至情緒緊張, 都會引起脹氣。 另外, 食用不好消化的食物,

例如糯米類、高油脂或是甜食, 以及嚼食口香糖也容易脹氣。

族群3/乳糖不耐症者

食用乳製品或喝牛奶會腹瀉的人, 可能患有乳糖不耐症。 這類人因為體內缺少分解乳糖的酵素, 腸道細菌分解乳糖時會產生大量氣體, 造成脹氣。

族群4/鼻子過敏、鼻涕倒流

鼻子過敏的人晚上睡覺時, 會不自覺用嘴巴呼吸, 而吞入較多空氣, 造成胃脹氣;另外, 鼻涕倒流會把帶有發炎細胞的鼻水吞下肚, 腸胃道較脆弱的人就容易脹氣、腹瀉。

【按摩3穴位消消氣】

按摩方式:以指腹按壓5秒後停1秒, 有微微酸脹感即可。

次數:每次約3至5分鐘, 每天可按2至3次。

1.《中脘穴》

穴位:在肚臍正上方約4指寬處。

功效:提升氣血循環, 舒緩胃脹氣。

2. 《內關穴》

穴位:手腕橫格紋以上三個手指寬, 兩條肌腱中間處。

功效:增強腸胃蠕動, 降逆、止嘔。

3.《足三裡》

穴位:將食指放在膝眼上, 其餘三指自然貼近小腿, 無名指下緣所到之處。

功效:消脹氣、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