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疼痛或是癲癇發作 提醒:查查腦電圖
以身體疼痛為表現的癲癇常被漏診或誤診, 建議患者進行長期腦電圖、磁共振掃描等檢查
在公眾認知中, 癲癇發作的典型表現就是全身抽搐、口吐白沫, 然而, 以身體疼痛為表現的癲癇則往往為人忽視, 臨床上經常被漏診或被誤診為腦炎、精神病等其他疾病, 導致疼痛性癲癇極少被發現, 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機會。 近日, 獲悉, 來自寧夏的17歲田小姐, 被疼痛性癲癇困擾15年後, 終於在廣州獲得正確有效的治療。
發病:
1歲患麻疹後左腦萎縮
小雪1歲時曾患麻疹, 之後, 她右邊的手腳開始不那麼靈活了。 兩歲時,
今年10月, 小雪父母帶她到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進行治療。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癲癇科王偉副主任醫師為小雪進行功能核磁檢查後驚訝地發現, 正常人的語言功能區域在左腦, 而小雪的語言啟動區域卻在右腦。 小雪的右腦正常, 但左腦則發生萎縮已經沒有太大功能。
治療:
“喚醒麻醉手術”切除病灶
通過分析長期檢查的結果, 結合小雪的病史和症狀,
王偉說, 2011年, 法國曾報導極個別的癲癇案例和大腦島葉有關。 “我們被針紮、被火燒會感覺到痛, 是因為皮膚神經元將信號傳導到脊髓, 脊髓再將這個信號發送到大腦, 我們才感知到痛的存在。 但具體是大腦的哪些部位接受神經末梢的信號呢?此前科學研究表明, 大腦中並沒有單一的疼痛中樞, 大腦中感知疼痛的部位彌散在如額葉、顳葉、頂葉等多各個區域, 而‘島葉’則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位置。 ”
王偉介紹說, 大腦半球共分為五個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和島葉。 由於島葉是一個面積小於16平方釐米、厚度不超過5毫米的區域, 因此將其切除十分困難。 萬一弄傷了周圍的神經血管,
上周, 小雪接受了“喚醒麻醉手術”將島葉病灶切除。 王偉解釋說, 疼痛是一種主觀的體驗, 因此術中需要精確定位疼痛是從大腦中的哪個部位產生, 而“喚醒麻醉手術”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術後, 小雪右半身的病理性疼痛沒有發作, 但如果用手掐皮膚她能感受到正常疼痛。 瞭解到, 小雪目前恢復良好, 7~10天后可以出院。
提醒:
不明原因疼痛, 查查腦電圖
王偉還提到, 疼痛性癲癇除了像小雪那樣表現為一側身體的疼痛, 還可以表現為其他部位的不明原因疼痛, 他曾接診過一位“腹痛性癲癇”的6歲患兒, 就醫時患兒發作性腹痛已有兩年, 每月發作3~5次, 每次持續3~5分鐘, 有時甚至會在夜間發作。
因此, 王偉提醒, 癲癇的表現多種多樣, 但受問診時間限制以及部分醫生知識面及經驗所限等因素影響, 臨床上不少癲癇患者容易被漏診或誤診。 對於查找不出原因的異常疼痛, 建議患者進行長期腦電圖、磁共振掃描等檢查, 排除是否神經原因引起的疼痛性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