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分類型 這樣的保存方法才正確
中藥應該如何保存
藿香等香味較大的藥材
揮發油是許多中藥材中發揮治療作用的有效成分, 一般有芳香, 表現在藥材上就是能聞到明顯的香味。
當歸等易走油的藥材
在儲存過程中, 由於受潮等因素, 藥材中所含的油和糖等物質容易析出藥材表面, 像是有一層油, 又叫“走油”。 果實、種子類藥材易走油, 如杏仁、麥冬、當歸、黨參、桂圓、枸杞等。 保存這些藥材應注意乾燥。
人參等易受蛀的藥材
中藥材在採集和保存時可能有蟲侵入或帶有蟲卵, 引起蟲蛀。 藥材受蛀後, 可發生蛀洞和蛀粉, 有些害蟲繁殖迅速, 可能讓藥材“報廢”。 澤瀉、黃芪、大黃、人參、白芷等較容易受蟲蛀。
牡丹皮等易變色的藥材
藥材都有其本身的顏色, 牡丹皮等可能在變色的同時效果降低。 有些藥材含的酶易發生氧化而變色;日曬和烘焙溫度過高也可引起藥材變色。 保存這類藥材應避免日曬。
吃中藥要懂得這些禁忌
1.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 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 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 吃蘿蔔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 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 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 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 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減低療效。 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 忌與茶水同服, 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 影響人體吸收。 如平時有喝茶習慣, 可以少喝一些綠茶, 而且最好在服藥2至3小時後再喝。
3.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 難以消化。 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
4.忌辛辣熱性
辛辣食物性多溫熱, 耗氣動火。 如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 須忌食辛辣。 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 如若食之, 則會抵消中藥效果, 有的還會促發炎症, 傷陰動血(出血)。
5.忌油膩
油膩食物性多黏粘膩, 助濕生痰, 滑腸滯氣, 不易消化和吸收, 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從而降低療效。 服用中藥期間, 如進食葷膩食物, 勢必影響中藥的吸收, 故對痰濕較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黏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須忌食動物油脂等油膩之物。
6.忌腥膻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 特別是芳香化濕、芳香理氣藥, 含有大量的揮發油, 賴以發揮治療作用, 這類芳香物質與腥膻氣味最不相容。 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膻, 往往影響藥效。 如魚、蝦、海鮮腥氣, 牛羊膻味。 對那些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 在服用中藥期間必須忌食腥膻之物, 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肉、蟹、鵝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發物。 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異性蛋白, 部分病人特別敏感容易產生過敏, 從而加重病情。
除上述之外, 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時, 忌食大蒜, 因為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黏膜, 使黏膜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