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到底吃哪種油最好?吃不對一勺油毀了全家健康!
我們平時去超市里買油橄欖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到底吃哪種油最好?哪種油適合煎炒烹炸?今天一篇文章全部說清楚了!別讓一勺油吃不對, 毀了全家健康!
1
第一種:最適合煎炸的油——大豆油
大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提取出來的一種油, 通常我們稱之為“大豆沙拉油”, 是最常用的烹調油之一。 大豆油保質期最長只有一年左右。 大豆油屬於“高亞油酸型”油, 相同類型的油還有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
優點:價格便宜, 含有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
缺點:這類油相對營養不如花生油、橄欖油。
2
第二種:我們最常吃的油——花生油
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 各類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較平衡, 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 此類食用油還包括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
優點: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 其中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 耐熱性也不錯, 適合一般炒菜, 如用來油炸就比較可惜。
缺點:這類油所含油酸不及橄欖油和茶籽油, 以花生油為例, 油酸含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左右。
3
第三種:常吃最健康的油——橄欖油
橄欖油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 其中70%以上是單不飽和脂肪酸,
優點:橄欖油還含抗氧化物———橄欖多酚、角鯊烯和β-穀固醇, 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和橄欖油十分類似, 均屬於高油酸型植物油, 其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欖油還高, 可達80%以上, 營養價值、食療功能兩者不分伯仲。
缺點:相對大豆油來說, 橄欖油和茶籽油的維生素E含量不高。
看到此, 相信您已經知道哪種油最適合自己, 不過提醒您, 吃油也要躲開這些誤區, 小心一勺油毀了全家健康!
小心一勺油毀了全家健康!
一:換不同名字的油吃
經常換著吃不同名字或不同品牌的油是很多人對吃油多樣化的理解, 事實上許多油雖然名字不同,
比如, 大豆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和葵花籽油類似;花生油和米糠油類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欖油類似;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類似等。 所謂不同油脂的替換, 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 否則所得到的脂肪酸基本一樣, 相當於沒替換。
二:初榨橄欖油只能涼拌
現存市場上的橄欖油大體可分為初榨橄欖油和精煉橄欖油。 初榨橄欖油是直接從新鮮的橄欖果實中榨取的, 呈黃綠色, 並且含有多酚類等抗氧化物質。 若用來炒菜, 多酚化合物容易被破壞, 因此, 最好涼拌, 還可用來燉菜或調餡。
經過精煉的橄欖油跟其他精煉的植物油差不多, 煙點高, 抗氧化物質和香味成分也被除去了大部分,
三:用煎炸過的油炒菜
很多人不捨得扔掉炸過食物的油, 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 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 當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 致癌物產量會急劇增加。 這類油應該避免高溫加熱, 可以用來做燉菜或者花卷等麵點。
四:什麼烹調方法都用一種油
不同油的耐熱性不一樣, 過高溫度的烹調會加速致癌物產生, 帶來健康風險。 比如煎炸應該用最耐熱的棕櫚油、椰子油、黃油、牛油、豬油等;日常炒菜可以選擇用耐熱性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焯煮菜、做湯和涼拌可以選擇耐熱性差的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油、未精煉的初榨橄欖油等。
五:動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更好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應維持在1:1:1的適宜比例, 但這個比例說的是整個膳食結構, 既包括烹調油中的脂肪酸, 也包括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為飽和脂肪酸)。 除平日極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 吃動物油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