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黎辣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植物名實圖考》:黎辣根, 生長沙山岡, 叢生小科, 赭黑細莖, 長葉光硬, 本狹未寬有尖, 面濃綠, 背淡, 有儲紋, 近莖黑根圓大, 細尾長五、六寸。 秋結實, 生青熟黑;味甜可食。

【拼音名】Lí Là Gēn

【英文名】Root of Oriental Buckthorn

【別名】梨羅根、紅點秤、一掃光、鐵包金、山綠籬根、黎頭很、琉璃根、土黃柏、馬靈仙、山六厘、山黃、六厘柴、癩痢柴、苦李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長葉凍綠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mnus crenata Sieb.et Zucc.[Frangula crenata (Sieb.et Zucc.)Miq.]

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收, 鮮用或切片曬乾。 或剝皮曬乾。

【原形態】長葉凍綠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高7m。 幼枝帶紅色, 被毛, 後脫落。

葉互生;葉柄長4-12mm, 被密柔毛;葉片紙質, 倒卵狀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或倒卵形, 長4-14cm, 寬2-5cm, 先端漸尖, 或短急關, 基部楔形或鈍, 邊緣具鋸齒, 上面無毛, 下面被柔毛或沿脈被柔毛。 聚傘花序腋生, 總花梗長4-15mm, 被柔毛;花單性, 異株, 淡綠色或紫色;花萼5裂, 裂片三角形與萼管等長, 外面有疏微毛;花瓣5, 近圓形, 先端2裂;雄蕊5, 與花瓣等長;子房上應, 球形, 無毛, 3室;花柱不分裂, 柱頭不明顯。 核果球形, 成熟時黑色或紫黑色, 長5-6mm。 種子青灰色, 無溝。 花期5-8月, 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林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中南、西南及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 對土壤要求不嚴, 以排水良好的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士為好。

稍耐旱, 忌積水。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 秋季果實由紅變黑即成熟。 選擇成熟飽滿作留種, 翌年春季播種。 直播或育苗移植。 按行距40cm開溝條播, 種子粒距5-10cm, 覆細土0.5cm, 澆水保濕, 出苗後需及時間苗。 育苗移栽, 在苗床上按行距15cm條播, 種子粒距3-5cm, 苗高30cm以上時, 即可按行株距40cm×20cm, 開穴移植。

【化學成份】根中含柯椏素(chrysarobin), 鼠李寧(rhamnin)A和鼠李寧(rhamnin)B。 樹皮含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emodin), 大黃素甲醚(physcion), 大黃酚(chrysophanol)及歐鼠李甙(frangulin)。

【藥理作用】對皮膚作用:柯椏素無抗菌作用。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 能治療牛皮癬;對皮膚的炎症反應與治療效果是相平行的。 其油膏用於皮膚科, 治其他慢性皮膚病或瘤癢等。 有人認為基質如用凡土林要比羊毛脂好。 對面部, 特別是眼有刺激性,

應避免觸及。 其作用據雲與其對皮膚角蛋白有化學親和力, 能攝取其中的氧, 而使其本身氧化(變成氧化柯椏素)有關。 如尿呈鹼性, 並可使尿呈紅色(大黃酸)。 如用其油膏, 也可使皮膚或衣服染成棕紫色。 另有人報導, 如用大的肝勻漿作試驗, 河征素能增強酸性磷酸單酯酶的活性。

【性味】苦;辛;平;有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殺蟲利濕。 主疥瘡;頑癬;瘡癤;濕疹;蕁麻疹;癩痢頭;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行之有效量, 煎水熏洗;或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磨醋擦患處。 內服:煎湯, 3-5g;或浸酒。

【注意】《湖南藥物志》:本品有毒, 內服宜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