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的養生之道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雖然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不得志的階段, 歷經了政治磨難, 生活的顛肺流離, 但他還是活到了70多歲。 在當時的年代也算是長壽之人了。 歷史學家認為孔子能夠長壽, 與孔子晚年的養生之道密切相關。 其中還有有很多值得老年養生借鑒的地方。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幾個階段的特點。 他的話就是很深刻的養生經。 人到了老年, 自己的行為能把握得住, 也能放得開, 進入一個人能"解脫一切"的狀態, 這時, 不為世事所困擾, 對一切順境、逆境都看得很開, 變得眼界高超, 虛懷若谷。
飲食講究以養生
孔子晚年飲食很講究, 有"八不食"的習慣, 從現在的保健、飲食衛生觀點看, 大部分也是正確的, 要求高的。
這"八不食"分為三類:
一、色味方面:食物變顏色了不吃, 變味了不吃。
二、食物質量方面:糧食陳舊了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 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 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