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預防兒童耳聾孕婦須避免風疹

兒童聽力障礙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且其發病表現越來越不典型,更為隱秘,症狀表現變化多端。這樣就需要父母以及醫護人員細緻觀察及時準確的抓住病症特點,做好保健工作,早發現早治療,降低致聾的比率。另外,耳聾病因的明確與否直接關係到聾兒康復效果,但受到小兒言語、交流障礙等影響,多數小兒耳聾的病因追蹤十分困難。所以本文希望能夠提醒、幫助家長瞭解致病的主要因素,幫助您更好地把握病史,給寶寶一個幸福的人生開端。

孕育不同時期的危險因素

一、出生前期

又稱胎兒期,這一時期,特別是胎兒生長的前12周,是聽覺器官發育的關鍵期,對外界的不良刺激特別敏感,許多先天性耳聾,就產生於這一時期,致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因素

據有關資料統計,遺傳性聾占耳聾總數的50.0%以上,其數量相當驚人。由於遺傳方式比較複雜,遺傳性聾的表現方式也多種多樣,父母聽力正常,子女出現耳聾,這一點應引起充分注意。另外在近親婚配者的後代中,隱性遺傳的遺傳性聾的比例較高。在追蹤家族史時,應注意把父系家族成員和母系家族成員分開,單獨瞭解,因為有些家長害怕承擔責任,不願意提供真正的遺傳史,這會影響病史的準確性。

2、感染性因素

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風疹病毒、麻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流感桿菌、梅毒螺旋體等均可導致胎兒聽覺器官的發育異常,其中侵襲力最強的是風疹病毒。在妊娠的前3個月內,母體感染了風疹,新生兒出現感染性聾的機率可達60.0%。在追蹤妊娠史時,要注意仔細分析提供的資料,不能把普通感冒當成流感,也不能把蕁麻疹當作風疹,最好能查看當時的醫療檔案,以免干擾正確的診斷結果。根據彭大夫耳病門診的幾萬例積累病歷分析,此種因素引起的下一代耳病很多。

3、醫源性因素

孕婦使用了某些藥物或接受了某些醫學檢查可引起胎兒的聽覺器官的損傷。因為有些藥物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大家最熟悉的是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水楊酸製劑、奎寧、抗腫瘤藥物等進入了胎兒體內,都可能導致耳聾。此外長期使用保胎中藥也會引起胎兒聽覺器官的損傷,放射線和同位素可致胎兒發育障礙。

4、孕婦健康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在妊娠期間如果罹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以及有重大精神創傷、嚴重營養不良等也可能造成胎兒聽力障礙。

二、出生期

胎兒脫離母體的保護,生活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有許多因素也可致聾。

1、缺氧

因為發生學上的原因,人的內耳毛細胞對氧的依賴性極大,在供氧不足時,首先累及的往往是聽覺器官,所以在記錄病史時,應仔細追問患兒出生前後的細節,如產程長短,是否用過催產藥物,羊水中有無胎糞,生後有無臍帶繞頸、面部及皮膚有無因缺氧造成的青紫,多長時間會哭叫等,對於判斷新生兒是否缺氧有很大幫助。

2、產傷

患兒出生時不順利,被迫使用了引產器械,如胎頭吸引器,產鉗或手法引產過於粗暴也可損傷聽覺器官及聽覺中樞,導致耳聾。

3、早產及低體重

早產對聽力的影響,不僅僅是器官發育不夠完善,更重要的是早產兒對環境適應能力差,易發生疾病。另外,無論是否早產,只要出生時,體重不足2500克,往往也可能伴有聽力的障礙。因此應把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列為“耳聾高危新生兒”範疇,定期對他們進行聽力檢查。

4、高膽紅素血症

正常新生兒有的在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到10~14天消退,如果出現過早或消退過晚則稱為病理性黃疸,嚴重時會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由於血液中膽紅素增高,未與白蛋白結合的游離膽紅素也隨之增多,後者可透過血腦屏障,引起腦細胞損傷,從而導致聽覺障礙。

三、出生後期

這一時期造成耳聾的原因更多,情況也更複雜,並且由於發病時間和就診時間間隔較長,家長對患兒耳聾初期的記憶已不十分清楚,因此在採集病史時要適當地提醒他們從那些方面去考慮。

1、遺傳因素

有人認為遺傳性聾都是先天性聾,在出生時就有聽力缺陷,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有些遺傳性聾是在生後很長時間才表現出耳聾的特徵的。例如家族性進行性感覺神經性聾,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出生後聽力正常,到了4-10歲左右才表現出耳聾的特徵,且不斷加重。

2、感染性因素

指的是因感染了病原微生物而致的耳聾。常見的致聾疾病有流腦、化腦、結腦、猩紅熱、白喉、傷寒、風疹、麻疹、帶狀皰疹、腮腺炎、流感、瘧疾、梅毒等。儘管由於病原微生物不同,發病機理不盡相同,但均可導致感覺神經性耳聾,後果十分嚴重。在語言發育期,由一般細菌所致的化膿性中耳炎,久治不愈的或遺留下鼓膜穿孔的遺跡性中耳炎,也可導致語言發育遲緩乃至語言發育障礙。

3、藥物中毒性聾

目前,由於我國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藥物的法規,這類藥物的使用十分普遍和隨意,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感冒發熱、腹瀉腹痛均不加區別地濫用耳毒性藥物,使得藥物性聾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更讓人擔心的是雖然一些常用的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已為人們所認識,但一些新的耳毒性藥物如小諾黴素、潔黴素等又出現了。除了對這類藥物的生產銷售進行嚴格的管理外,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也要做到對症用藥、審慎用藥,以免給患者帶來不應有的傷害。此外研究發現,對耳毒性藥物的耐受力具有遺傳特徵,所以如果發現外婆、母親、姨母、舅父等母系親屬中有對某種藥物致聾者,說明該家族已具有高敏性,其後代均絕對禁用該類藥物。

4、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性聾

前者主要是指由於變態反應造成的滲出性中耳炎,該病不象化膿性中耳炎那樣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常不引起注意,但由於多見於兒童,故易致言語發育障礙,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近年來,自身免疫性感覺神經性聾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這種疾病又稱為自身免疫性內耳病,主要表現為反復出現的波動性聽力下降,伴有關節炎、心肌炎、血管炎、甲狀腺炎、腎小球腎炎、皮膚病等疾患,應注意加以鑒別。

除此之外,頭顱外傷、腫瘤、雜訊等也可引起小兒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