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驚蟄吃梨 生津潤肺

隨著前日迎來驚蟄, 我們步入了春季的第三個節氣。 驚蟄意指春雷初響, 驚醒蟄伏中的昆蟲。 這個時節, 黃河流域的一些地區已經是桃花紅、李花白、鳥兒高飛的時節。

驚蟄時, 我國平均氣溫能達16℃-18℃, 但北京的氣溫還要偏低許多。

驚蟄時節, 我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梨者性寒、味甘, 入肺、胃經, 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驚蟄時氣候仍然比較乾燥, 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咽痛音啞, 此時一些細菌開始活動繁殖, 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 梨既可以生津潤肺, 又可以止咳化痰, 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 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 但因其性質寒涼, 不宜一次食用過多, 否則反傷脾胃, 對於脾胃虛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 則不宜食用生梨。

驚蟄花樣吃梨

●榨汁

取生梨, 去核, 去皮, 榨汁後取1杯約400毫升, 加入冰糖10克、膨大海1枚, 煮後服用, 有潤肺生津、利咽開音的功效;或者將生梨、蓮藕一同榨汁後加入蜂蜜飲用,

有健脾、清心、潤肺的功效。

●蒸熟

生梨1個、川貝母3克、冰糖10克。 梨去核後, 把川貝母研成細粉及冰糖放入梨中, 放在蒸鍋內蒸45分鐘後取出食用, 潤肺止咳化痰之力更強。

●煮水

將梨切片後與冰糖、川貝母、銀耳同煮, 有健脾潤肺止咳的功效。

驚蟄期間“春捂”尤為重要

中醫學認為, 春屬木, 入味為酸, 對應五臟為肝。 一系列肝的病症, 如精神疾病、高血壓、中風等病, 常會在春季復發或加重。 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 春季只有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 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 如果忽視了護肝養肝, 肝臟機能失常, 則易發生上述病症。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意思是說, 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 邪氣不易侵入機體, 也就不會發生疾病。 所以, 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初春陽氣漸生, 氣候日趨暖和, 但北方陰寒未盡, 冷空氣較強, 氣候變化大。 春季注意調理飲食、起居可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第一, 不要過分勞累, 造成體質下降, 容易使病邪乘虛而入;第二, 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 切忌妄動肝火, 否則肝氣太盛, 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 第三, 飲食上應以具有保陰潛陽、清肝降火的食品為主。 此外, 為了抵禦漸退的寒氣, 人們常採用“春捂”的方法來保健, 這在驚蟄期間尤為重要。

驚蟄飲食少酸增甜

春季與肝相應, 如養生不當, 則可傷肝。 現代流行病學調查,

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 應注意養肝、保肝, 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 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 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 如韭菜、菠菜、薺菜等。 春天肝氣旺易傷脾, 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 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 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此時節還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 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鴨血性平, 營養豐富, 養肝血、治貧血, 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 鴨血菠菜湯可養護肝臟、疏理肝氣。 新鮮水果蔬菜中, 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 可以清熱瀉火;山藥、蓮子、銀耳等, 可以扶正祛邪、滋陰補腎、健脾和胃。

北京晨報記者孔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