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救急稀涎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救急稀涎散

【出 處】《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孫尚藥方

【組 成】皂莢(如豬牙肥實不蛀者, 削去黑皮)4挺、白礬30克(通瑩透明)。

【功 用】開關催吐。

【主 治】中風閉證, 痰涎壅盛, 痰聲漉漉, 不省人事, 不能言語, 但不遺屎, 脈象滑實有力者;亦治喉痹。

【用 法】上二味, 各為細末, 再研極細為散。 每服1.5克, 重者2克, 溫水調灌下。 當時省覺, 次緩而調治, 不可大攻, 過則傷人。

【禁 忌】中風脫證忌用。

【方 論】

1.《醫方集解》:《經》曰:病發於不足, 標而本之, 先治其標, 後治其本。 治不與疏風補虛, 而先吐其痰涎。 白礬酸苦, 能湧泄, 鹹能軟頑痰, 故以為君;皂角辛能通竅, 鹹能去垢,

專制風木, 故以為使, 固奪門之兵也。 師曰, 凡吐中風之痰, 使咽喉疏通, 能進湯藥便止, 若盡攻其痰, 則無液以養筋, 令人攣急偏枯, 此其禁也。

2.《方劑學》:本方偏於化痰開竅, 而湧吐之力較弱。 方中皂角辛能開竅, 鹹能軟堅, 善能滌除濁膩之痰;白礬酸苦湧泄, 能化頑痰, 並有開閉催吐之功。 二者相合, 具有稀涎作用, 能使冷涎微微從口中吐出。 對於中風閉證, 痰涎壅盛, 阻塞氣機, 妨礙呼吸者, 先以本方催吐, 使其痰稀涎出, 咽喉疏通便止, 然後續進他藥, 隨證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