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食療——心悸
為什麼會心悸
正常情況下, 人的心臟跳動是非常有規律的,它會配合人的運動強度和精神狀態而發生規律性的變化。 所以自然情況下, 人沒有心悸的感覺。
中醫認為, 心臟主宰神志, 人的思維正常與否皆與心有關。 突然的驚恐可傷及腎, 暴怒可傷及肝, 但最終都會引起心神不寧而出現心悸。
再有, 思慮過度可造成血液損耗太多或營養來源不足, 心臟失去了血液的營養, 則會影響到心主神志的功能, 進而出現心悸不寧。
還有一些久病體弱的人也會心悸。 病久會損傷人體的抵抗力, 即中醫所說的正氣,
另外, 洋地黃、奎尼丁、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應用過量或失當, 也可引起心悸。
如何預防心悸
1.遠離咖啡、茶、巧克力或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 不抽煙、不喝酒, 儘量不要服用感冒藥、減肥藥或其他刺激性藥物。 飲食上要均衡, 多吃給心臟補血的食物, 如百合、蓮子、紅棗、桂圓、核桃、南瓜、胡蘿蔔、番茄等,將這些食物做成食療粥也可達到保護心臟、防止心悸的作用。
2.生活規律,保證休息及充足的睡眠。 因為只有身體強健, 才能應對日益加劇的社會壓力與競爭。 一時的心悸並不可怕, 但如果是長期超負荷工作, 又得不到休息而出現的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