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小兒佝僂病的發病原因

相信大家都知道小兒佝僂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的, 它就是我們常說的O型腿。 對於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大家也應該都知道是為什麼吧, 它主要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還有因為體內缺少維生素D造成的骨骼發育不良造成的, 所以對於小兒佝僂病的預防還需要我們的媽媽們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維生素。

維生素D缺乏病是由於日曬少(皮膚經紫外線照射後, 可使維生素D前體轉變為有效的維生素D)、攝入不足(奶、蛋、肝、魚等食物)、吸收障礙(小腸疾病)及需要量增加(小兒、孕婦、乳母)等因素, 使體內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和骨骼改變。 其突出的表現是小兒的佝僂病(rickets)和成人的骨軟化症(osteomalacia)並同存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 同時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 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1)症狀:主要為精神神經症狀見於佝僂病的活動初期和極期。

小兒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驚、夜哭、多汗, 由於汗水刺激, 睡時經常搖頭擦枕, 以致枕後脫髮(枕禿)。 隨著病情進展, 出現肌張力低下, 關節韌帶鬆懈, 腹部膨大如蛙腹。 患兒動作發育遲緩, 獨立行走較晚。 重症佝僂病常伴貧血、肝脾腫大, 營養不良, 全身免疫力減弱, 易患腹瀉、肺炎、且易成遷延性。 患兒血鈣過低, 可出現低鈣抽痙(手足搐搦症), 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 出現面部及手足肌肉抽搐或全身驚厥, 發作短暫約數分鐘即停止, 但亦可間歇性頻繁發作, 嚴重的驚厥可因喉痙攣引起窒息。

(2)骨骼改變:隨著病情進展, 出現骨骼改變, 多見於佝僂病活動極期。 骨骼的改變與年齡、生長速度與維生素D缺乏程度等因素有關:

①頭部顱骨軟化多見於3~6個月嬰兒,

以枕骨或頂骨為明顯, 手指壓迫時顱骨凹陷, 去掉壓力即恢復原狀(如乒乓球感覺);6個月後顱骨增長速度減慢, 表現為骨膜下骨樣組織增生, 額骨、頂骨隆起成方顱、嚴重時尚可呈十字顱、鞍狀顱。 此外尚有前囟遲閉, 出牙遲, 齒質不堅, 排列不整齊。

②胸部兩側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呈鈍圓形隆起稱“肋串珠”, 以第7~10肋為顯著;肋骨軟化, 受膈肌牽拉, 其附著處的肋骨內陷形成橫溝(稱為赫氏溝);嚴重佝僂病胸骨前突形成雞胸;胸骨劍突部內陷形成漏斗胸, 由於胸部畸形影響肺擴張及肺循環, 容易合併重症肺炎或肺不張。 以上畸形多見於6個月~1歲嬰兒。

③脊柱及四肢可向前後或側向彎曲。 四肢長骨幹骺端肥大,

腕及踝部膨大似“手鐲”“腳鐲”, 常見於7~8個月, 1歲後小兒開始行走, 下肢長骨因負重彎曲呈“O”形或“X”形腿。 “O”形腿凡兩足靠攏時兩膝關節距離在3cm以下為輕度, 3cm以上為重度。 “X”形腿兩膝靠攏時兩踝關節距離及輕、重判定標準同“O”形腿。

上面詳細的為我們介紹了小兒佝僂病的發病症狀, 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的進行瞭解, 對於我們治療小兒佝僂病是有一定幫助的。 一般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治療小兒佝僂病這種疾病, 是比較困難的, 因為我們要改變它的遺傳基因, 而且要補充它所缺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