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色斑透露五臟健康
長在額頭兩側及太陽穴。 此處是兩側膽經的循行部位, 若有黃褐斑, 常為肝膽功能失調、肝鬱氣滯所致, 常有消化功能減弱、失眠多夢的症狀。
長在鼻樑中間。 鼻樑中部對應的是肝膽。 面色青黃, 鼻中部出現黃褐斑, 多與肝氣鬱結、情志不遂或精神壓力大有關, 提示肝失疏泄, 肝膽鬱滯, 須警惕脂肪肝、肝膽疾患。
中醫排肝毒:
太沖穴, 是養肝的要穴。 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用拇指按揉3-5分鐘, 感覺輕微酸脹即可。 不要用太大的力氣, 兩隻腳交替按壓。
1、吃青色食物。 按中醫五行理論, 青色食物可以通達 肝氣, 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鬱、緩解情緒作用。 中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 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 直接飲用即可。
2、枸杞子。 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作用, 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 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 每天吃一小把。
長在外眼角下。 外眼角下對應的是頸肩、上肢, 此處出現黃褐斑, 提示肩關節受風寒侵襲或頸肩肌肉勞損, 常有頸肩僵硬、酸痛的症狀, 須警惕頸肩部疾患。
立正軍姿:雙腳跟合攏, 收臀收腹, 雙手緊貼大腿, 挺胸肩下拉, 頭微微上揚, 目視前方, 心裡默念10下。 該動作也稱為脊柱操, 對整個頸腰背腿的肌群都有調整和鍛煉作用。
頸後肌群鍛煉操:雙手交叉放在枕後骨上, 雙臂用力向前拉的同時頭儘量用力向後對抗, 直至後頸部肌肉有繃緊的感覺。 保留該掌頸對抗15秒再放鬆,
長在兩顴部。 兩顴部中央是小腸經循行的部位, 兩顴外側是腎的對應區, 上部是三焦經循行部位。 顴骨部位的黃褐斑多伴有氣短乏力、心慌、胸悶、消化功能減退, 甚至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 是消化系統和心臟功能減弱的表現。 兩顴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黃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腎氣虛、三焦氣機不暢、脂代謝紊亂。
腎氣虛食療
配方:枸杞子10克, 鮮豬心1個。
制法:將豬心和枸杞子一起文火煮1小時左右, 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補腎納氣。
用法:佐餐食用。
配方:核桃仁20克, 人參6克, 生薑3片, 冰糖少許。
制法:將核桃肉、人參、生薑加水適量一同煎煮, 取汁200毫升, 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溫腎納氣, 止咳化痰。
用法:不拘時飲用。
柚子雞
配方:柚子1~2個,雄雞1只(約1000克)。
制法:將柚子肉放人洗淨的雞腹內,然後將雞放入搪瓷鍋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及適量蔥、薑、黃酒、鹽,再將搪瓷鍋放入盛有水的鍋內,隔水燉熟。
功效:補益脾腎,化痰止咳。
用法:每2周1次,連服3次,佐餐食用。
柚子雞配方:柚子1~2個,雄雞1只(約1000克)。
制法:將柚子肉放人洗淨的雞腹內,然後將雞放入搪瓷鍋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及適量蔥、薑、黃酒、鹽,再將搪瓷鍋放入盛有水的鍋內,隔水燉熟。
功效:補益脾腎,化痰止咳。
用法:每2周1次,連服3次,佐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