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有“情感”,養胃先養“心”
4月9日是“國際護胃日”, 正所謂“十人九胃”,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作息無規律、三餐不定時等“現代因素”, 造成胃病在都市人中很常見,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文小敏教授表示, 胃病講究“三分治、七分養”, 護腸養胃需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保持良好情緒心理也對此有重要作用。
胃腸是有“情感”的器官
在實際生活中, 人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時, 胃口就沒有食欲;當情緒高漲、心情愉快時, 則食欲倍增。 事實上, 人的胃腸其實是有“情感”的器官, 它們的蠕動尤其是各種消化腺的分泌,
當然情緒、心理是一方面, 文小敏教授談到, 生活壓力大、一日三餐沒規律也是顯而易見的重要因素, 記者、教師、司機等成為胃病高發群體, 成為另一“職業病”。 這類人群大約八成患胃病, 加之有的患者也不注意到醫院就診, 久而久之, 胃炎、胃潰瘍, 甚至胃癌就隨之而來。
另外, 男性的生活壓力普遍大於女性, 而多數男性有抽煙、喝酒的不良嗜好, 因此男性犯胃病的幾率遠遠比女性大。
心情愉悅老胃病痊癒並不難
文小敏曾有一位患者, 44歲李某在13年前開始出現上腹部隱痛, 呈灼燒感, 伴有呃逆、噯氣、吐酸, 饑餓時雙手乏力等症狀,
在進一步詢問之下, 李某自述, 做生意壓力過大時能明顯感到胃痛加重, 患者長期工作繁忙, 壓力較大, 而久居嶺南濕熱之地, 應酬多, 且多煙酒, 胃病狀況一直未有改善。
文小敏提醒,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因為症狀發展緩慢, 很多人在症狀明顯後才給予治療, 但大多數老年人對疼痛不敏感, 症狀明顯時往往已發展至糜爛性胃炎或胃穿孔等嚴重胃病。 另外, 淺表性胃炎與情緒等有密切關聯, 上述案例中李某正因為長期壓力過大, 以致胃部不適,
■連結
護胃妙招小貼士
少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不易消化, 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 甚至使血脂增高, 對健康不利。
告別煙酒
煙霧和酒精都會對胃粘膜造成比較嚴重的刺激, 破壞粘液層的完整性, 導致屏障功能降低, 從而引發慢性胃腸疾病。
中藥食材幫調理
有胃病者可以吃些對胃有幫助的中藥或食材, 如猴頭菇、前胡、淮山, 這些食材已證實可以養胃, 用食材煲湯、煲水均可。
遠離損胃食物
澱粉含量太高食物少吃, 如糯米、番薯、芋頭, 含糖量太高, 胃酸一刺激容易產酸;碳酸飲料容易產氣會引發打嗝, 最好也不要碰。
親近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 除了提供人體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之外,
進餐時應精神集中
飲食的吸收消化, 需要足夠充分的血液供應胃腸道。 所以, 吃飯時應專心致志, 不可一心二用。 如果一邊吃飯, 一邊思考問題;或者一邊吃飯, 一邊看書、看電視, 較多的血液要供應腦部工作, 會直接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