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中醫解析近期感冒流感

為什麼此時有這麼多人感冒流感呢?用中醫理論簡單說, 有些是因為最近天氣該冷不冷或者驟然降溫, 一些人因外冷內熱而患“寒包火”型感冒。

風寒暑濕燥火, 異常時為“邪氣”

春暖多風、夏熱多雨、秋涼多燥、冬冷多寒, 這是自然變化規律, 中醫根據這種變化, 總結歸納出自然界有“六氣”, 即風、寒、暑、濕、燥、火。 一年中“六氣”此消彼長、循環往復, 形成了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 人類在自然界長期生存中, 逐步適應了“六氣”變化的規律, 與自然融為一個整體, 生理上也形成了與“六氣”變化相適應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

當“六氣”的消長違反了原本的規律, 比如冬季該冷不冷、夏季該熱不熱, 或突然出現劇烈的天氣變化, 比如原本溫暖卻驟然寒冷, 原本涼爽卻突然酷熱時, 人們的生理機能難以適應, 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此時, 中醫就把異常的“六氣”稱為“六淫”、“非時之氣”, 認為是極易導致疾病的“外邪”。 所謂非時之氣, 按字面解釋就是:不是此時的正常之氣。 意思是說“不該在此時出現的異常氣象”。

近年來由於大氣污染、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因素, 像“倒春寒”、“暖冬”等氣候變化的反常現象出現得愈加頻繁。 中醫認為這都是引起外感病的“邪氣”。

內有蘊熱、外受寒邪引起“寒包火”

入冬以來, 北京一直少風少雪, 寒氣沒有隨著冬季的到來逐漸強盛,

氣溫明顯比常年偏高, 大氣中火熱之氣偏盛。 受其影響, 不少人出現了鼻咽乾燥、口舌生瘡等體內火熱偏盛的現象。 前一陣, 當強冷空氣襲來, 氣溫一夜之間下降八九攝氏度時, 驟然而至的寒氣通過口、鼻、肌膚侵犯人體, 使人毛孔收緊、肌肉僵硬, 稍不小心就會出現頭痛、無汗、鼻塞、流涕、周身酸痛等感冒症狀;人們的肌膚不能得到體內陽氣的溫煦, 出現畏寒、寒戰。 由於寒邪束縛了體表, 體內原本蓄積的火熱不能向體外宣散, 就如同被體表的寒邪“包裹”起來一樣, 鬱積在體內而呈現身體高燒不退的現象。 這種內有蘊熱、外受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病, 中醫就形象地稱之為“寒包火”。

早期用熱湯、熱粥發汗驅散體表寒邪

治療“寒包火”型感冒,

正確的做法是:在早期用生薑或大蔥的白莖煎湯服用, 或喝些熱湯、熱粥等發發汗, 既驅散束縛體表的寒邪, 又使體內的火熱隨汗透出體外, 感冒就可以迅速得到緩解;如果感冒比較重, 則應當服用感冒清熱沖劑、感冒軟膠囊等中成藥, 來散外寒、清內熱。 患者不能因為發燒、嗓子疼, 就認為自己是“上火”, 一味地吃清熱解毒的中藥, 卻不驅散束縛體表的寒邪。 否則在寒邪的“包裹”下, 體內的熱由於沒有宣洩的出路, 就會形成持續高燒不退的現象。

商場寫字樓營造過暖“非時之氣”對健康危害大

中醫歷來強調, 人只有順應自然的變化, 與自然保持協調統一, 才能達到陰陽平衡、身體健康, 就是說要順應四季氣候的特點,

來調攝人體的陰陽。 民間廣為流傳的“春捂秋凍”的說法就比較形象地概括了中醫順應自然的養生原則。

面對氣候異常的“非時之氣”, 也應採取正確的措施加以應對。 比如, 隨著生活、工作條件的改善, 許多人過於追求安逸、舒適, 夏天愣是用空調把房間的溫度整得和秋天似的清涼;冬天暖氣燒得像春天一樣溫暖, 房間內外是兩個季節, 這種人工營造的“非時之氣”, 在大型商場、寫字樓和一些居民家中屢見不鮮, 其實對健康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