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酸模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uān Mó

【別名】須、山大黃、當藥、山羊蹄、酸母、牛耳大黃、酸湯菜、黃根根、酸薑、酸不溜、酸溜溜、莫菜、酸木通、雞爪黃連、豬耳根棵、牛舌頭棵、打鑼錘、田雞腳、水牛舌頭、大山七、羊舌頭、酸雞溜、大黃藥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 acetosa L.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 洗淨, 曬乾或鮮用。

【性味】酸;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泄熱通便;利尿;殺蟲。 主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熱痢;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濁;惡瘡;疥癬;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搗計。 外用:適量, 搗敷。

【附方】①治小便不通, 酸模根三至四錢。 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②治吐血,

便血: 酸模一錢五分, 小薊、地榆炭各四錢, 炒黃芩三錢。 水煎服。 (《山東中草藥手冊》)③治目赤: 酸模根一錢。 研末, 調入乳蒸過敷眼沿, 同時取根三錢煎服。 (《浙江民間草藥》)④洽瘡疥: 酸模根, 搗爛塗擦患處。 (《浙江民間草藥》)

【各家論述】

1.《本草經集注》:療疥。

2.《本草拾遺》:主暴熱腹脹, 生搗絞汁服, 當下痢。 殺皮膚小蟲。

3.《日華子本草》:治小兒壯熱。

4.《綱目》:去汗斑, 同紫萍搗擦數日即沒。

5.《貴外民間方藥集》:利便, 解熱, 利尿, 治五淋。

6.《本草推陳》:治痢疾初起, 裡急後重, 排便不暢時作輕瀉劑。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