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古代的10個美容秘方
一、張貴妃面膏
取新生雞蛋1只, 殼上開一小孔, 去黃留清, 裝入朱砂細末20克 以蠟封孔後, 隨其它雞蛋一同讓母雞孵化。 待其它蛋孵出後即可取用, 每次洗臉後取少許塗面。 張貴妃即南唐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 貌美驚世, 這是她使用的面膏秘方。 古醫籍《肘後方》稱其可以“令面如白玉, 光潤照人……”, 慈禧太后也深信雞蛋清是展皺的妙藥, 故每晚必用。
二、金國宮女八白散
以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蠶、白及、白醜各90克、白芷6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 皂角(去皮、弦)3個, 綠豆少許, 共研為極細粉末備用。 于每天洗臉時, 取適量敷面後以水洗之,
這是金國章宗時宮女的洗面美容方。 《必用全書》說它有使皮膚潔淨潤澤之功效, 並可防治粉刺、雀斑、色素沉著及皮膚瘙癢等症。
三、永和公主澡豆方
取白及、白術、白茯苓、白附子、鹿角膠各90克, 白芷60克, 桃仁、杏仁各50克, 沉香30克, 皂莢5枚。 先將米泔水2000毫升煎沸片刻, 投入鹿角膠使其融化, 再入糯米200克煮成粥。 將此粥薄攤曬乾後, 同諸藥共研為細末, 與大豆粉500克合勻 另用蜂蜜、白酒各60毫升。 加熱後拌入藥末中, 曬乾後再加入麝香1.5克拌勻, 密封貯存。 用時取少量敷面片刻, 然後共洗頸、手等需要呵護的部位。
本方出自北宋官方編撰的《太平聖惠方》一書, 為宋太宗時永和公主保養皮膚的澡豆方(類似現在的洗滌潤膚霜之類),
四、太平公主面藥
農曆三月初三采桃花, 陰乾研細末 七月初取烏骨雞血, 與桃花末調和成糊狀即可。 用時取適量敷面及其他部位。
太平公主為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 此方是她用來美容的面藥, 不僅可滋養皮膚, 促進其新陳代謝而令“面白脫如雪, 身光白如素”, 而且還能夠防治某些皮膚病(如白癜風等)。
五、天后澤面方
於端午日采益母草全草, 去土曬乾, 研細過篩, 加適量麵粉與水調和, 捏丸如雞蛋大, 再曬乾 然後置藥于黃泥爐灶(四壁各開一小孔)中間, 爐頂灶底鋪炭, 先以猛火燒15分鐘, 後改微火煨至藥丸呈乳白色(約2小時), 取出涼透, 放瓷缽內研篩多次, 越細越好 再以此藥末300克, 加滑石粉30克、胭脂3克調勻,
本方系唐朝豔後武則天日常所用之美容方, 具有退皴皺、澤面駐顏之功效。 該方曾被當時的國家藥典一《新修本草》收錄, 後又被《近效方》、《外台秘要》等古醫書轉載, 故流傳較廣。
六、楊太真紅玉膏
用去皮杏仁、滑石、輕粉各等份, 研為細末, 放甑內蒸過後, 加入少許冰片、麝香, 與雞蛋清調合即成。 於每日早晚洗臉後, 取少許塗搽顏面。
楊太真即唐明皇的貴妃楊玉環, 紅玉膏乃她用以“增色”的秘方。 諸藥配合精妙, 芳香宜人。 龔廷賢的《魯府禁方》載其有 “令面紅潤悅澤, 旬日後色如紅玉”之功效。
這類中醫美容所用的“准面臘”具有滋潤皮膚、防皺防裂、潔淨皮膚的功能,
七、香妃茉莉花粥
相傳清代乾隆帝曾在新疆古城葉爾選納一名傾國傾城的嬪妃, 入宮後封為香妃, 因其身懷異香故甚得乾隆的歡心。 此事旋即傳遍後宮, 許多嬪妃貴婦紛紛探究其秘。 結果有人發現香妃常于每年夏初取晨時茉莉花, 曬乾研粉去渣後, 每天調沖粥、茶服用……
其實, 茉莉花作為美容物, 由來已久。 《本草綱目》中稱它能“長髮潤燥香肌”。 現代藥理研究, 茉莉花所含香精油、芳樟醇脂等物質, 有抑制皮膚色素形成及活化表皮細胞的作用。 此花芳香異常, 常食之可使肌膚溢香。
八、元宮皇后菜花粥
將粳米約50克, 與紅糖適量一起放入鍋中, 加水文火煮粥, 待粥稠時加入鮮菜花約50克,
此方出自《禦藥院方》, 是元朝皇后專用的美容秘方之一。 菜花為十字花科芸苔屬的花, 《羅氏會約醫鏡》曰 “芸苔花搗敷乳癰丹毒, 皮膚皺紋, 其效如神”。 現代營養美容學家則發現, 菜花含有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及
鐵、鈣、鎂和磷等礦物質), 故而對細膩肌膚、駐顏悅容皆有奇效。
九、山陰公主木槿蜜
盛夏時節取白色木槿花若干, 急搗如泥, 加冷開水攪和, 絹包絞汁, 與上等白蜜兌拌即成。 每次取木槿蜜一匙, 兌開水服用, 對長有粉刺、痤瘡及面癬者, 可取未兌蜜的汁液擦, 以增強療效。
十、西施荷花沆瀣漿
在夏令之時, 每日清晨取荷時上聚凝的露珠與盛開的荷花、葉及莖共同搗碎, 紗布包住絞汁為漿, 加入少許調味食品。
出生在浙江諸暨的“浣紗女”西施之豔名可謂家喻戶曉, 而在《聖濟總錄》中則記載著她在家鄉以荷花制食沆瀣漿的故事。 荷花味苦性涼, 入肝、脾、腎經, 有調理五臟六腑、活血護膚之功。 而荷葉、莖中含有豐富的荷葉堿、蓮堿、荷葉苷等, 經實驗證明, 它們能使肌膚富於彈性, 並有消除多餘皮下脂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