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生活習慣使半數人血管提前老了

40—70歲年齡層中, 有四至六成出現血管老化問題;56%的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高血壓患者的血管老化機會較正常血壓人士高4.2倍。

究其原因, 研究者認為這與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 隨著社會生活水準的提高, 每個人避免不了美食的誘惑, 雖滿足了胃卻升高了血脂血糖;便捷的交通讓運動量少之又少;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讓神經繃得像上足勁的發條。 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正慢慢侵蝕著脆弱的血管。

專家曾說:“我在臨床上碰到一些病人, 才20多歲就突發心梗, 其實他的血管年齡已經70多歲, 因此,

患心臟病的幾率和70多歲的人一樣。 人有年齡, 血管也一樣, 如果血管年齡進入了‘老年期’, 就意味著動脈硬化, 由於彈性降低, 會出現了血管功能紊亂, 不能正常地收縮和舒張, 引起高血壓、血液供應不暢通的表現, 如心腦血管疾病等。 血管年齡可能會比人的實際年齡高或低, 血管年齡越高反映動脈僵硬度越高, 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越大。 ”

由於目前醫學上並沒有嚴格的規定來鑒定血管年齡, 所以只能借助超聲波或者血管造影等方式來進行血管檢查。 不過, 普通人要瞭解自己的血管年齡, 最簡單的方式是評價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如是否以肉食為主, 是否缺少體力活動, 是否長期大量吸煙, 是否長期感到心理壓力等。

如果這些因素都存在, 則血管年齡可能高於正常同齡人。 “運動對於心血管健康很重要, 我提倡做一些緩慢的運動, 比如做操、散步等等, 關鍵是要每天堅持。 此外, 飲食要以清淡食品為主, 多攝入水果蔬菜和深海魚類, 儘量少吃動物脂肪, 不要吸煙。

此外, 一些疾病促發動脈硬化的發展, 自然對血管年齡產生影響, 如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等。 由於血管彈性降低, 不能正常收縮和舒張, 導致組織器官缺血, 全身機能下降, 可以出現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視物模糊, 心慌胸悶、頭暈耳鳴、手足發涼、情緒改變等。 所以,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就醫, 減緩血管老化速度。

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病研究獲得多方面進展,

如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益氣養陽透毒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益氣通脈溫陽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益氣活血或益氣養陰活血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功能不全、理氣活血預防冠心病介入性治療後再狹窄等, 皆顯示有肯定效果。 儘管其針對某個病理環節的作用強度不如化學合成藥物, 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統的許多疾病方面, 也顯示有一定的優勢。 如何充分利用中西醫兩種醫學防治心血管病的優勢, 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是現代中醫臨床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