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敏感期的7個小秘密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寶寶叫“爸爸媽媽”的感覺嗎?那稚嫩的叫聲, 一定讓初為父母的你心花怒放。 這第一聲“爸爸媽媽”, 意味著寶寶開始步入語言敏感期, 也讓我們陷入思考:如何陪伴寶貝度過這段牙牙學語的時光?一起來探索語言敏感期的小秘密吧!當你為寶寶每天的語言進步而感到欣喜的時候, 你是否知道, 他到底是怎么學會的呢?他到底有著怎樣驚人的語言能力?
語言準備階段:寶寶非同尋常的語音辨別力
當寶寶還在媽媽懷里的時候, 就已經開始學習語言了。 有研究發現, 寶寶出生后沒多久, 就能辨別不同的聲音, 尤其喜歡媽媽的聲音。 除了對說話人的聲音敏感之外, 寶寶還具有成人所不及的對細微的語音差別的敏感性。 比如說大約4個月的寶寶能分辨不同國家的語音, 而這對于成人來說是很困難的。 所以, 別以為剛出生的寶寶聽不懂你在說什么,
大約4個月之后, 寶寶進入了咿呀發聲的階段。 一開始他發出咿咿呀呀的無意義音節, 像讓你欣喜若狂的“papa”、“mama”或許都是寶寶的無心之作。 之后, 寶寶發出的聲音才開始有一定的含義。 這時候, 媽媽也會情不自禁地和寶寶開始一場“無意義”的對話——事實上, 這樣的對話格外有意義。 這些“對話游戲”能很好地開啟寶寶的語言爆發力。
語言爆發階段:寶寶厚積薄發的詞匯爆發力
除了最初的“爸爸媽媽”, 你有沒有留意過寶寶最早會說的是哪些詞?無論如何, 寶寶在不經意間蹦出的那些詞語恐怕都會讓我們驚喜一把。 大約在1周歲左右, 寶寶能說出第一批詞語了。 從“爸爸媽媽”到“球”、“汽車”等心愛的玩具, 或者“不要”、“抱抱”等配合動作的用詞。
除了會說些簡單的詞語, 寶寶能理解的詞語遠遠多于他會說的詞。
也許正是這種詞匯的理解和推測能力, 讓寶寶在1歲半之后進入了神奇的“詞匯爆發期”。 這時候, 寶寶能理解的詞語和句子越來越多, 幾乎每天都會蹦出新詞句來。 2歲以后, 寶寶會說自己創造的三四個詞的“電報語”和短句。 到三四歲的時候, 寶寶已經能很好地理解大人的說話意思,
寶寶說話晚怎么辦
常常有媽媽說, 自家寶寶不太會說話, 看到不少同齡的寶寶“能說會道”, 特別著急。
1歲半到2歲的時候是詞匯爆發期, 寶寶在此階段的話明顯多了起來。 不過,
要不要讓寶寶學外語
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寶寶在小時候就開始學外語,低齡化的英語培訓學校也是鱗次櫛比。“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讓家長們倍感壓力,到底要不要給寶寶學英語,什么時候開始學比較好?
有研究發現,雙語學習對于寶寶的認知能力發展有很好的作用。不過這樣的研究結果并不足以說明可以毫無顧忌地讓寶寶學外語。雙語寶寶一般都在自然的雙語環境中習得兩種語言的,在什么條件下學外語比學不學外語更為重要,如果不能給寶寶提供自然的雙語學習環境,那么外語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寶寶母語的學習。所以,最好是先學好母語,然后再學習外語。
為寶寶提供相對穩定和自然的語言環境
現在的寶寶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中,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輪番照料,也有高科技的電子產品陪伴著長大,不過這樣的環境卻給寶寶的語言發展帶來挑戰。長輩們的方言,再加上普通話甚至外語,顯然增加了語言學習的難度。盡管寶寶有著神奇的語言學習能力,但多語言的環境還是會帶來不小的壓力,造成“說話晚”的現象。
另外,有時候家長為了省時省力,常將教寶寶說話的任務交給了iPad或是電視機。誠然,動畫片或是“湯姆貓”確實很受寶寶喜歡,但是這些對于寶寶的語言發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卻存在著爭議。不敢說這對于寶寶的語言發展沒有一絲作用,但這樣的學習方式是遠不及家長自己坐下來陪寶寶聊天的效果好。因為寶寶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來自成人的回應和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語言交流不僅僅是說話,還有很多肢體的,甚至情感的交流,這些都不是“湯姆貓”可以提供的。
及時回應寶寶,多和寶寶說話
有沒有和寶寶玩過“對話”游戲?寶寶咿咿呀呀著,還興奮地揮著小手,而你則耐心地聽他說,或跟他講話,他會用興高采烈的表情回應。處于語言準備期的寶寶非常喜歡這樣的“對話”,盡管事實上他并不清楚你在說什么,而你也不知道寶寶咿咿呀呀的意思,但這并不妨礙你們之間的親子交流。對于寶寶來說,這是很好的語言學習機會。請多些耐心陪著寶寶“說說話”。
除了“對話”游戲之外,寶寶還很喜歡一個“聯合注意”的游戲。比如,當寶寶看著一個物體時,大人也可以跟著寶寶的注意一起看,或者是大人指著一個物體,讓寶寶注意到,然后告訴寶寶這是什么。四五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玩這樣的游戲了,研究者把這個稱為“聯合注意活動”,他們發現經常參加聯合注意活動的寶寶學說話比較早,詞匯發展更快。在引導和回應寶寶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寶寶比較喜歡的“兒向語言”,語速要慢,盡量把每個字都說清楚,語言簡潔,用詞規范,語調有起伏。在生活中隨時利用一切機會和寶寶多說話,給寶寶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延遲滿足寶寶,給他表達的機會
有些家長對寶寶的回應確實很及時,比如寶寶想要喝水時,只要看上一眼,家長就會把水杯送到他嘴邊。寶寶不需要說話就能滿足,當然是懶得張口了。這樣的回應方式會損害寶寶說話的積極性。這時候,你要學會忍耐,引導寶寶用清晰的話語、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愿。也許寶寶還不能一下子準確地說清楚,也許你已經知道寶寶的意思,這時候也要請讓他說完,千萬不要剝奪寶寶說話的機會。再大一點的寶寶,則可以鼓勵寶寶看圖說話,或者講故事,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寶寶的想象力,鼓勵寶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可以多帶寶寶走出家門,多參觀不同的場所,多和同伴交流和游戲,這既是寶寶學習語言表達意愿的過程,也是學習人際交流的機會呢!
要不要讓寶寶學外語
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寶寶在小時候就開始學外語,低齡化的英語培訓學校也是鱗次櫛比。“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讓家長們倍感壓力,到底要不要給寶寶學英語,什么時候開始學比較好?
有研究發現,雙語學習對于寶寶的認知能力發展有很好的作用。不過這樣的研究結果并不足以說明可以毫無顧忌地讓寶寶學外語。雙語寶寶一般都在自然的雙語環境中習得兩種語言的,在什么條件下學外語比學不學外語更為重要,如果不能給寶寶提供自然的雙語學習環境,那么外語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寶寶母語的學習。所以,最好是先學好母語,然后再學習外語。
為寶寶提供相對穩定和自然的語言環境
現在的寶寶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中,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輪番照料,也有高科技的電子產品陪伴著長大,不過這樣的環境卻給寶寶的語言發展帶來挑戰。長輩們的方言,再加上普通話甚至外語,顯然增加了語言學習的難度。盡管寶寶有著神奇的語言學習能力,但多語言的環境還是會帶來不小的壓力,造成“說話晚”的現象。
另外,有時候家長為了省時省力,常將教寶寶說話的任務交給了iPad或是電視機。誠然,動畫片或是“湯姆貓”確實很受寶寶喜歡,但是這些對于寶寶的語言發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卻存在著爭議。不敢說這對于寶寶的語言發展沒有一絲作用,但這樣的學習方式是遠不及家長自己坐下來陪寶寶聊天的效果好。因為寶寶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來自成人的回應和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語言交流不僅僅是說話,還有很多肢體的,甚至情感的交流,這些都不是“湯姆貓”可以提供的。
及時回應寶寶,多和寶寶說話
有沒有和寶寶玩過“對話”游戲?寶寶咿咿呀呀著,還興奮地揮著小手,而你則耐心地聽他說,或跟他講話,他會用興高采烈的表情回應。處于語言準備期的寶寶非常喜歡這樣的“對話”,盡管事實上他并不清楚你在說什么,而你也不知道寶寶咿咿呀呀的意思,但這并不妨礙你們之間的親子交流。對于寶寶來說,這是很好的語言學習機會。請多些耐心陪著寶寶“說說話”。
除了“對話”游戲之外,寶寶還很喜歡一個“聯合注意”的游戲。比如,當寶寶看著一個物體時,大人也可以跟著寶寶的注意一起看,或者是大人指著一個物體,讓寶寶注意到,然后告訴寶寶這是什么。四五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玩這樣的游戲了,研究者把這個稱為“聯合注意活動”,他們發現經常參加聯合注意活動的寶寶學說話比較早,詞匯發展更快。在引導和回應寶寶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寶寶比較喜歡的“兒向語言”,語速要慢,盡量把每個字都說清楚,語言簡潔,用詞規范,語調有起伏。在生活中隨時利用一切機會和寶寶多說話,給寶寶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延遲滿足寶寶,給他表達的機會
有些家長對寶寶的回應確實很及時,比如寶寶想要喝水時,只要看上一眼,家長就會把水杯送到他嘴邊。寶寶不需要說話就能滿足,當然是懶得張口了。這樣的回應方式會損害寶寶說話的積極性。這時候,你要學會忍耐,引導寶寶用清晰的話語、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愿。也許寶寶還不能一下子準確地說清楚,也許你已經知道寶寶的意思,這時候也要請讓他說完,千萬不要剝奪寶寶說話的機會。再大一點的寶寶,則可以鼓勵寶寶看圖說話,或者講故事,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寶寶的想象力,鼓勵寶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可以多帶寶寶走出家門,多參觀不同的場所,多和同伴交流和游戲,這既是寶寶學習語言表達意愿的過程,也是學習人際交流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