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高血壓患者常見誤區

? 一是以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 這樣做往往不準確, 特別是長期患高血壓者, 由於對高血壓產生了“適應”性, 所以即使血壓明顯升高, 也無任何不適。 如僅以自我感覺來決定是否服藥, 那樣貽害無窮。 正確的做法是, 患者應主動定期測量血壓, 每週至少測量血壓1次。

二是用藥不規則。 有些病人不能堅持服藥, 有時服藥, 有時又不服, 導致血壓不穩定, 造成心、腦、腎等重要臟器長期受損。

三是血壓一正常, 即停藥。 這種不正確的服藥方法, 導致了血壓出現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穩定情況。 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

而且由於血壓出現較大幅度的起伏, 將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如腦溢血等。 正確的方法是, 服藥後出現血壓下降, 可採用維持量繼續服藥, 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藥物進行調整, 可以增減藥物品種或服藥劑量, 而不應斷然停藥。

四是“盲目治療”。 有的患者長時間一味服藥而不定期到醫院檢查, 這樣易產生藥物副作用或耐藥性。 不同的病人需根據其病程、年齡、個體差異、臟器功能等情況, 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藥和適當的藥量。

五是單純依賴降壓藥, 不做綜合性治療。 高血壓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治療上也需要採取綜合性的措施, 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在治療過程中, 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

還要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宜清淡、少鹽, 適當地參加文體活動, 減輕體重等。

六是認為降壓藥屬於“頂藥”, 服不服藥沒有多大差別。 在高血壓的患者中, 80%以上的患者均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原因不明的高血壓), 必須用藥物來控制血壓, 以減少和推遲臟器的損害, 延長壽命。 因此, 正確的做法是, 認清降低血壓的意義, 積極控制高血壓。

七是盲目長期服用一種降壓藥, 將服藥作為一種“生活習慣”, 不講究實效。 任何藥物長期服用都會降低療效, 產生耐藥性, 並易出現藥物副作用。 此外, 不同的病人, 需根據其病程、年齡、個體差異、臟器功能等情況, 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 千篇一律或長期服用一類藥物, 不加更改, 不明血壓高低, 實際上也是一種“盲目或無效治療”,

所以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做法是, 在醫生的指導下, 按病情的需要及時調整藥物。

八是不求醫, 自行購藥治療。 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將高血壓的治療簡單化了。 目前, 市場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多達幾十種, 各有適應症和一定的副作用, 病人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科學地、合理地治療, 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 自行購藥服用, 帶有一定的危險性。

九是自認為血壓只是偏高, 不值得治療。 一般來說, 成年人的血壓超過140/85毫米汞柱, 即可認為患有高血壓。 但部分早期高血壓患者, 血壓處在上述的邊緣狀態, 因此往往不被重視。 事實說明, 這種程度的高血壓同樣對機體會產生危害。 正確的做法是除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外,

還應給予包括藥物在內的綜合性治療, 當然選擇何種藥物是值得推敲的, 如初期階段, 可先服用一些調解植物神經平衡的藥物或利尿劑等。

十是不根據具體情況, 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準。 老年人(指60歲以上者), 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主要指心、腦、腎), 稍偏高一點的血壓, 有利於臟器的血液供應, 如果不顧年齡及病人的自身情況, 而一味要求降壓到正常水準, 反而得不償失。 血壓究竟降至多少為宜, 應因人而宜, 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壓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