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預防口腔潰瘍小招數

潰瘍復發多數有“病根”

實際上, 我們常見的口腔潰瘍就是指復發性口腔潰瘍, 它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這種潰瘍往往頻繁發作, 這是為什麼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中醫、黏膜科主任劉宏偉教授介紹,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20%, 可分為輕型、口炎型和重型口腔潰瘍, 其中80%是輕型口腔潰瘍。 目前認為,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作和以下因素有關:

1.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痔瘡等胃腸道疾病患者,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率會明顯增高。 這是因為,

人體全身黏膜結構是相似的,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主要病損在消化道黏膜, 與此同時, 口腔黏膜也較為“脆弱”。 胃腸道疾病患者易發口腔潰瘍的另一重要原因是, 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 同樣的道理, 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偏食者也易得口腔潰瘍。

2.內分泌變化。

有些女性每逢經期前後就會出現口腔潰瘍, 這可能與月經前的孕酮水準增高, 雌激素的水準降低有關。

3.遺傳因素。

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往往會有復發性口腔潰瘍, 但是發作頻率和程度卻不盡相同。

4.精神心理因素。

有的人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等情況下會發病, 這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5.慢性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血液病、結核病等慢性病患者,

由於黏膜的營養供應不良, 也容易出現口腔潰瘍。

6.其他因素。

包括缺乏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維生素B12等, 可能會降低免疫功能, 從而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可能性。

不上火就能少發作

“病從口入”, 口腔潰瘍與飲食也是關係密切。 在飲食的五味中, “辣”是最容易讓人上火的。 易上火的人一定要儘量避免攝入過多辛辣燥熱的食物, 如辣椒、胡椒、花椒、生蒜、大蔥等。 典型的食物包括麻辣燙、紅油火鍋、水煮魚、毛血旺等。 此外, 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 包括牛羊肉、臘肉、鯽魚、帶魚等, 以及荔枝、橘子、鳳梨、桂圓、石榴等“熱性”水果, 如果過多食用也會上火。

常發口腔潰瘍的人還可以自製一些中藥茶飲。 蓮心梔子甘草茶:取蓮子心3克,

梔子9克, 甘草6克。 用開水浸泡後代茶頻飲, 每天1劑, 可連服3天。 這例藥茶具有清心瀉火的功效, 常用於因心火上炎導致的口腔潰瘍。 鮮藕蘿蔔飲:取生蘿蔔數個, 鮮藕500克。 將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含漱汁液, 每天數次, 連續3天。 蓮藕和白蘿蔔能清熱除煩、生津止渴解暑, 適用於起口腔潰瘍時伴有口幹口渴、心煩身熱的人。

生活調理是基礎

既然口腔潰瘍復發有跡可循, 那麼, 有針對性地調理生活, 就能有效預防潰瘍復發, 降低其發作頻率。 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損傷口腔黏膜。 尤其是牙齒不規整或有假牙的人, 由於摩擦口腔黏膜, 很容易頻繁出現潰瘍。 因此需要糾正咬唇、咬頰、咬舌等不良習慣, 拔除殘牙或改裝不合適的假牙。

2.注意口腔衛生。 很多人因為疼痛不敢刷牙, 這樣是不對的。 起潰瘍期間仍要保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 可用加鹽涼白開水, 也可用藥物漱口液, 減少口腔細菌, 防止因食物殘渣而加重繼發感染。

3.保證充足的睡眠, 避免過度疲勞。 長期睡眠不足、勞累過度是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常見誘因, 這些不當行為會耗傷人體陰血。 陰虛則火旺, 常會從口腔黏膜上“出火”, 引起口腔潰瘍。

4.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 中醫認為, 如果長時間處於煩躁、憂鬱、壓抑等不良情緒的困擾中, 很容易產生“鬱火”, 這也是導致口腔潰瘍的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