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葉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經手冊〉
【拼音名】Xī Yè Ténɡ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Asian Tetracera
【別名】錫葉、澀藤、澀沙藤、水車藤、雪藤、糙米藤、擦錫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椏果科植物錫葉藤和行葉錫時藤的根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etracera asiatica(Lour.)Hoogl2.Tetracera scandens(L.)Mer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洗淨切段, 曬乾。
【原形態】
錫葉藤 常綠木質藤本, 長3-7m或更長, 多分枝。 枝條粗糙, 嫩枝被毛, 老枝禿淨。 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 有較多剛伏毛;葉革質, 極粗糙, 長圓形、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 長4-14cm, 寬2-5cm, 先端鈍或稍尖, 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 常不等側, 中部以上邊緣有小鋸齒, 兩面被剛毛和短剛毛, 用手觸之有極粗糙25cm,
毛葉錫葉藤 本種和錫葉藤很相似, 主要區別點為:本種的心皮顯著被毛, 萼片及葉片下麵帶有柔毛。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低海拔的荒山、疏林地和灌叢中。
2.生於山坡、山谷、疏林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1.分佈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2.分佈于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 直或略彎曲, 直徑0.5-1.5cm。 表面灰棕色, 具淺縱溝和橫向裂紋, 栓皮極易剝離;剝離栓皮的表面呈淡棕紅色, 具淺縱溝和點狀細根痕。
葉捲曲或皺摺, 平展後呈長圓形, 先端尖, 基部近闊楔形, 邊緣中部以上具鋸齒, 上面灰綠色下面淺綠色, 葉脈下面突出, 兩面密佈小突起, 粗糙似砂紙;葉柄長約1.5cm, 腹面具溝。 薄革質。 氣微澀。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由數條寬窄相間排列的木栓細胞帶組成, 寬頻的細胞壁厚, 紋孔明顯。 韌皮部有石細胞與含晶細胞, 石細胞類圓形, 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 含晶細胞較大, 含草酸鈣針晶束。 形成層不明顯。 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木射線細胞壁稍厚, 紋孔明顯。 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呈波狀彎曲。 上表皮非腺毛兩種均為單細胞,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均為1列, 類方形或長方形, 排列緊密, 其間嵌生短刺狀毛。 毛呈圓錐狀, 先端突出葉表面, 壁厚, 層紋明顯, 胞腔小。
【化學成份】毛葉錫葉藤含羽扇豆醇(lupeol), 白樺脂醇(betulin), 白樺脂醇(betulinic acid)及β-穀甾醇(β-sitosterol)等三萜類化合物。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5g, 加乙醇回流1h, 濾過。 濾液濃縮至膏狀, 加2%鹽酸溶, 濾過。 取濾液2ml, 滴加濃鹽酸2滴, 再加鎂粉少許, 溶液呈紅色。 (檢查黃酮)
【性味】酸;澀;平
【歸經】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收澀固脫;消腫止痛。 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遺精;白帶;子宮脫垂;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莖、葉9-30g, 大劑量可用至60g;根15-30g。 外用:適量, 鮮葉、莖藤, 煎水洗;或鮮葉搗敷。
【附方】治紅白痢: 錫葉一兩。 分三次煎服。 如仍末愈, 再用二錢, 和木棉花二錢, 扭肚藤二錢, 服一、二次。 濕熱痢亦可。 (《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葉:治紅白痢。
2.《陸川本草》:葉:止瀉止血, 生肌收口。 治腹瀉, 潰瘍。
3.《廣西藥植名錄》:根:治脫肛, 子宮下垂, 久痢, 遺精, 跌打。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朋》:收斂, 止瀉, 固精。 治腸炎腹瀉, 肝脾腫大, 遺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