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刺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ì Huánɡ Qín

【別名】十大功勞、老鼠刺、刺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採收, 洗淨, 曬乾。

【原形態】大葉刺黃柏 常綠灌木, 高1.5-2m。 莖直立, 粗壯。 羽狀複葉, 通常有小葉9-15, 或更多;小葉片革質, 卵形或長圓形, 長約7cm, 寬約4.5cm, 先端漸尖, 邊緣反卷, 有2-7個大刺狀鋸齒, 無小葉柄。 總狀花序叢生於莖頂, 近於直立;花黃色, 微下垂;花梗細短。 漿果卵圓形, 先端柱頭宿存, 熟時暗藍色, 外有白粉。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或叢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貴州。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解毒。

主肺癆咳嗽咯血;黃疸;濕熱腹瀉;痢疾;目赤腫痛;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或煎水洗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