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12歲孩子叛逆怎麼辦

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 由於身體發育的逐漸成熟再加上現在很多的孩子被寵溺的太嚴重, 以至於孩子缺少了明辨是非的意識。 青春期叛逆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只要家長耐心的引導和教育, 相信孩子很快也就可以懂得是非。 不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進行引導。

人類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理應一代勝過一代。 父母是在對自身及其孩子雙重懂得的基礎上, 根據遺傳和變異規律來養育孩子的, 為人父母者理應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同樣, 老師也要為人父母, 他們也有過青春年少, 也有過叛逆行動, 假如父母或老師能夠反觀自己的青春歲月, 記得當時自己渴看獨立、不堪束縛的感受, 本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 就不會輕易“逆”孩子之“逆”, 而是以親身成長經歷教導孩子, 與孩子同行, 共同度過那段美好的青蔥歲月。

同化溫柔應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處理與四周環境關係的最廣泛方法, 也是父母面對孩子逆反行動時最有力的思想兵器。 假如此時父母能夠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動態並進行適當的勸告或建議, 努力轉變孩子的觀念, 而孩子又能夠順利吸收,
達到同化目標, 這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但是假如孩子無法懂得父母, 甚至更加逆反, 那父母就要適當地順應孩子, 並分析他的逆反行動背後的真實原因, 達到及時溝通, 順利化解, 從而化干戈為玉帛。

面對青春期逆反最好的教導方法, 或者說最高的境界和尋求就是“無為”而為,
造就孩子的獨立精力。 孩子之所以逆反, 就是由於他們感到自己已長大成人, 卻還要受制于父母老師的管教與束縛, 心裡很不樂意。 而此時的大人假如又不擅長學習新鮮事物, 再加上自然的代溝, 孩子就更不樂意甚至很不屑聽命于父母。 與其如此, 只要不是過火出格, 還不如撒手讓孩子自己往面對, 家長不露聲色地暗中視察, 等他們碰到艱苦尋求贊助時再慷慨相助, 這樣既造就了孩子獨立解決題目的能力, 又樂得自然順應, 兩全其美, 何樂不為?況且親子之情或師生之誼還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不正是“無為”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