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

中醫拔罐為何在背部 拔罐不宜超過10分鐘

拔罐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 一般都在背部拔罐。 但是對於拔罐你瞭解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說。

中醫拔罐為什麼在背部?

中醫認為, 人體的腹為陰, 背為陽。 背部有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和貫穿全身的足太陽膀胱經以及背俞穴。 這些穴位分佈在膀胱經上, 與五臟六腑相對應, 反映內臟的生理和病理狀況。

傳統醫學注重背部的養生保健, 就是運用拔罐、捏脊、擦背、捶背、刮痧等方法。 作用于背部經絡和背俞穴, 起到強身健體以及輔助治療相應臟腑疾病的作用。

專家介紹, 現代人大多久坐少動, 容易造成背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拔罐可以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 而且背部比較平整, 肌肉豐厚, 易於拔罐, 尤其是拔膀胱經, 是最普遍的一種養生手段。 目前臨床上的做法主要是順著膀胱經從頸部到背部進行走罐, 然後會在特定穴位上留罐。

拔罐最優勢的療效是它可以疏通經絡、疏風散寒, 對於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 輔助治療效果最好。 感冒可選擇大椎穴、肺俞和風門穴;背疼多是在疼痛部位進行拔罐。 留罐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不應超過15分鐘, 通常以5分鐘左右最為安全。

拔罐不宜超過10分鐘

拔火罐算不上一種治療行為, 只能列入放鬆和保健的範疇, 所以我們在出現疼痛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查找病因, 從疾病源頭上選擇治療方式, 切忌諱疾忌醫自行選擇土方法進行治療。

多數人常常想當然地使用火罐。 醫院的門診上常會接診因拔火罐而使皮膚受到感染的患者, 拔火罐一拔就是個把小時, 非得拔出水皰, 流出水來才甘心, 且還有個說法為“把濕和寒氣拔出來了”, 這種說法太荒唐。 因為中醫所說的濕是一個概念, 是看不見的, 並非液體。 而當負壓作用在人體表面時間過長時, 任何人都會出水皰。 實際上, 拔火罐拔出水皰在醫院治療上等於是拔出事故了。 而水皰很易感染、化膿,

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敗血症。

由於每個人表皮結構、厚度都不同, 對負壓的耐受力不同, 一般拔火罐應控制在5~10分鐘, 最多10分鐘足矣。 為了便於觀察皮膚的變化, 最好使用玻璃罐, 而橡膠罐、竹罐不宜選擇。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 火罐並不適用於所有疾病, 腰背痛是最合適的, 而腹部、臉部等肌肉不豐富、有臟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 尤其是腹部, 很容易形成腸套疊、腸梗阻。

哪個時間拔罐好

一般來說上午到中午的時間是屬於人體的陽氣上升的階段, 這個時候如果拔火罐的話對自身的濕氣調節比較有幫助, 所以建議是在上午九點之後以到十二點之間去醫院進行拔火罐的話比較好。

但是如果自己是因為身體過於虛弱的問題去拔火罐的話,

最好是在下午的時候去拔火罐, 而且要注意的是在拔火罐之後的24個小時之內最好不要接觸涼水, 以免增加自己的濕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