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春季保健謹防溫差變化傷身

春回大地, 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 到處充滿著欣欣向榮的生機。 但是, 陽氣漸生的春季陰寒尚未退盡, 尤其是早春時分, 大部分時間氣溫仍然偏低。 而且春天處於寒溫交替之際, 氣候變化頻繁無常, 或陽光明媚, 和風送暖;或陰雨連綿, 寒氣襲人。 即便一日之中, 晝夜溫差也起波瀾, 晨晚涼、夜間寒、白晝暖。 面對著乍寒乍暖、溫差懸殊的春季氣候, 人們應該如何注意自身的保健呢?

葆養陽氣

中醫養生學認為“春三月, 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人體應該順應這種氣候的變化, 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 尤其應注意葆養陽氣。

以衣著為例, 上半身為陽, 下半身為陰。 春夏之際, 宜先減下衣, 後減上衣;

以飲食為例, 可適當吃些蔥、薑、蒜、韭菜等, 不僅能驅散風寒, 還有助於激發體內的生髮活動;

以藥物補養為例, 氣為陽, 血為陰, 春季宜服益氣升清之品, 如補中益氣丸;

以運動為例, 動為陽, 靜為陰, 春季宜適度增加運動量, 但不要大汗, 以免耗傷陽氣。

衣要多捂

我國有句古老的生活諺語“春捂秋凍”。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剛步入春季, 切忌過早地脫棉卸衣, 衣物的穿著應隨氣候的變化而隨時增減。 否則風寒之氣便會乘虛而入, 導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等。 春季氣候既非大寒, 又非大熱, 以風為主。

食宜甘平

春季陽氣升發,

人體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 中醫有“肝旺於春”之說。 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胃, 所以, 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症。 慢性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頻繁發作。

因此, 春季養生就要注意這一生理特點, 在飲食上宜“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飲酒不可過多, 米麵團餅不可多食, 致傷脾胃, 亦難以消化。 ”此時, 可適當進食一些性味甘平食物, 如山藥、薏米仁、蓮子、大棗、荸薺、銀耳等;不宜飲酒過量, 油膩、糯米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應少進;此外, 大自然在春季裡為人類提供了不少的野菜, 如薺菜、馬蘭頭、馬齒莧、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營養又有一定的療疾功效, 不可錯過。

營造春色

居住環境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 古代養生家早就認識到這一點。

春季天氣轉暖, 自然界充滿著勃勃生機。 此時人們應該抓緊時機, 多在陽光充足、綠地覆蓋率較高的地域活動。 春天溫暖的陽光可殺滅細菌、病毒, 預防骨質疏鬆;綠地能調節氣溫、濕度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並起到防風、降塵、殺菌、降低噪音及緩解神經緊張的作用, 對身心健康有極大的益處。

此時人們可以通過營造適宜居處的小環境來改善其生活的大環境。 如種植花卉草木、養金魚水草, 不僅可以怡情養性, 還可保護健康;同時應勤開門窗, 加強空氣流通, 盡可能維持室內外氣溫的平衡, 減少強烈的溫差對人們的不利影響。

加強運動

俗話說:“一年之際在於春。 ”春季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好時節。 因為在寒冷的冬季,

人們裹著厚實的棉衣, 體溫調節中樞和臟腑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再加之活動的減少, 肌肉和韌帶缺乏鍛煉, 人們容易感到疲乏。 風和日麗的春季, 最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 吸收自然界的精華, 充養臟腑, 化生精血。 這時, 人們應根據自己的體力和愛好來選擇運動項目。 如果是為了防止各器官系統機能過早衰退, 改善心肺功能及代謝功能, 可選擇慢跑、登山、爬樓梯、騎自行車等耐力性強的項目;如果是為了放鬆精神、消除疲勞, 可選擇動作柔和、有節奏的項目, 如散步、氣功、太極拳、自我保健按摩等。

需要提醒的是, 春季天氣冷暖變化較快, 晨煉時, 衣服不能穿得太少;運動時不宜大汗, 以微汗為好;一些體質虛弱或缺乏鍛煉習慣的老年人,

運動量要循序漸進, 以免發生運動創傷或其它疾病;另外, 春季也是各類病菌繁殖生長的旺盛期, 參加戶外運動, 應注意衛生保健, 避免不潔的環境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