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主要看哪些指標
尿常規的檢查其實在許多體檢的項目里面是包含的, 因為尿常規檢查可以對身體的健康狀況有更好的了解。 尿常規中常用于參考的指標是有鏡檢紅細胞、管型、尿比重、尿膽原等等, 然后醫生通過各項尿常規檢查的結果再進行對身體健康的判斷。
其實尿常規中有幾項對腎友是比較重要的, 可以幫助我們診斷病情, 一起來了解一下。
鏡檢紅細胞
高倍視野下紅細胞大于3個, 即為鏡下血尿。 增多見于泌尿系統的炎癥(包括慢性腎炎)、腫瘤、結石性等疾病。
注意, 有潛血(隱血)不一定就是血尿, 潛血是機器自動識別紅細胞的成分得出。 「紅細胞」和「紅細胞成分」不一樣, 正常人體內紅細胞本身就在不斷破壞, 并且其成分不斷從尿中排出, 因此正常人有時也會出現尿隱血“+”的結果。 有潛血只說明尿中有紅細胞成分, 而不是有形態的、完整的紅細胞。
管型
出現管型表示腎實質損害, 見于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功能衰竭等。
紅細胞管型有助于證明腎性出血。 白細胞管型有助于鑒別感染位置。 顆粒管型、蠟樣管型的出現進一步表明腎病的惡化或進入晚期。 脂肪管型多見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等。
尿比重
尿比重是指在4攝氏度下尿液與同體積的水的重量之比。 是尿液中所含溶質濃度的指標, 用于測量估計腎臟的濃縮功能, 但精確度差, 受影響因素多。
健康人24小時尿比重在1.015——1.025之間, 比重高低與進水量有關, 增高:見于脫水, 糖尿病, 急性腎炎等。 降低:見于尿崩癥, 慢性腎炎等。
尿膽原
陽性:見于肝實質性病變及溶血性黃疸、組織出血、肺梗死、嚴重灼傷、發熱或便秘時。
上皮細胞
大量鱗狀上皮細胞可見于尿路感染;
移行上皮細胞可見于上尿道病變;
腎小管上皮細胞可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壞死性病變、腎移植等。
尿常規作為三大常規之一, 信息量很大, 每一個指標都有其意義。 如果檢查時發現有異常, 應及時向醫師反饋, 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