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年人大便帶血

上了年紀之后, 人的身體素質就會變得一天不如一天, 疾病也會接踵而來, 有一些老年人可能會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 老年人大便帶血一般都與腸胃疾病和痔瘡有關系, 可以根據大便帶血的顏色來基本判斷患者的病情, 嚴重的情況下, 必須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 那么老年人大便帶血是怎么回事呢?

大便帶血是肛腸科就診患者最常見癥狀, 大部分人認為是痔瘡引起, 不進行細致檢查, 很容易誤診。 了解引起便血的常見原因, 有利于初步判斷所患疾病, 及早就醫咨詢檢查治療, 防止失去最佳診治時期。 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發病有所差異。 現在主要談談少年、青壯年、老年各群體便血的特點:少年12歲以下兒童大便帶血, 常見肛裂、直腸息肉、炎性腸病、血液病。

一.肛裂:多因偏食肉食, 2-3天一次大便, 大便干結或干頭, 排便時肛門皮膚黏膜破裂, 引起便時滴血或手紙帶血。

患兒排便前往往恐懼, 不敢下蹲, 打轉轉, 或哭鬧不安, 排便時痛苦狀, 訴肛門疼痛, 便時滴血或手紙帶血, 便后活動自如。 時輕時重, 查體可見肛門前后裂口及哨兵痔, 觸痛。 診斷并不困難。

二.直腸息肉:持續時間長, 患兒無明顯不適,

反復出現排便時滴血3-4滴, 或手紙帶血, 有時便后可見息肉脫出肛門, 呈深紅色肉球狀, 自行還納, 或者需要家長用手還納。 患兒發病前經常感冒發熱, 服用退熱藥, 有可能是引起息肉形成的原因。 能夠看到息肉脫出, 診斷容易;有時需直腸指診、造影、腸鏡檢查才能確診。

三.炎性腸病、血液病:急慢性炎性腸病, 均可以導致大便帶血, 一般表現為血水樣或粘液血性糞便, 因伴有腹痛腹瀉, 發熱等癥狀, 多數去小兒科就診治療。 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癥、白血病等引起的大便帶血, 表現為糞便帶血水或血塊, 一般去風濕免疫科、血液科就診檢查治療。 青壯年大便帶血常見于內痔、混合痔、肛裂, 其次為炎性腸病、腫瘤。

一.內痔、混合痔:是青壯年大便帶血常見原因,

多在過食辛辣、飲酒過度、疲勞、久坐及大便干結等誘因發生, 一般由多個因素導致出血發病, 多數在改善飲食、休息后自行好轉。 因痔核以血竇肥大糜爛病變為主, 屬于青春病, 與海綿體血竇內壓變化不穩定有關。 所以在青春期首發居多, 所謂十人九痔。 可以反復發作, 逐漸加重或減輕好轉。 可以合并腫物脫出及疼痛、潮濕瘙癢等不適。 早期采取保守治療;反復發作影響生活, 需要手術治療。

二.肛裂:女性發病居多, 中醫稱為‘鉤腸痔’, 與大便干結, 情緒波動大, 精神緊張及抑郁有關, 主要表現大便干結或干頭, 排便時肛門掙破感, 滴血或手紙帶血, 便后10分鐘左右肛門持續括約肌痙攣疼痛0.5-3小時, 病程一般在2-3天緩解, 時痛時癢, 呈周期性發作, 疼痛可輕可重。 3個月以上持續發作病史很難自愈, 一般需要手術治療痊愈。

三.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直腸炎、克隆氏病:以腹疼腹瀉、粘液血便為主要表現, 常伴有消化道其他癥狀, 患者一般去消化內科就診治療。 四.結直腸腫瘤:良性腫瘤以粘液血便為主要表現。

惡性腫瘤主要由良性腫瘤演變而來, 所以早期仍然以粘液血便為主, 逐漸演變為象‘爛魚腸’形態排泄物。 1-2個月內以大便帶血為主, 一般無明顯其他不適。 3個月以后便血逐漸加重, 便意感強, 排便不盡感, 體重有所減輕等表現。 此時患者多處于心理僥幸及麻痹大意狀態, 往往自行按痔瘡或腸炎治療, 很少去正規醫院肛腸科檢查求治, 等到感覺到明顯不適或治療不當, 一般在3個月以上才想到應該找肛腸科醫生看看, 多為時已晚。 在臨床上會出現怪現象, 懷疑患上結直腸癌、要求檢查的患者, 經腸鏡檢查99%腸道正常, 或者癥狀與體征不符, 多屬于疑病癥、焦慮癥范疇;癥狀及體征符合結直腸癌的患者, 經腸鏡檢查證實的病例,往往就診前1-3個月總認為患有痔瘡,不愿意檢查明確診斷,而延誤治療時機。肛腸科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老年人仍然也以痔瘡引起大便帶血常見;因老年人腫瘤多發,相比之下,過去沒有痔瘡病史,新發便血,腸道腫瘤引起的多見。

經腸鏡檢查證實的病例,往往就診前1-3個月總認為患有痔瘡,不愿意檢查明確診斷,而延誤治療時機。肛腸科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老年人仍然也以痔瘡引起大便帶血常見;因老年人腫瘤多發,相比之下,過去沒有痔瘡病史,新發便血,腸道腫瘤引起的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