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寒食節 寒食節的八大習俗

1、禁煙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 家家禁止生火, 都吃冷食。 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 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 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 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 成為官方認同並宣導的吉禮之一。 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 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 致祭、添土、掛紙錢, 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 用柳枝或疙針穿起, 置於房中高處, 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其中多數寓意深刻, 如祭食蛇盤兔, 俗有“蛇盤兔, 必定富”之說, 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 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江蘇鎮江有寒食節食具京扛儕"京扛儕".《國民生活曆》說:“京口(鎮江)以其為寒具。 臍為六角形, 謂京扛儕。 ”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 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 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 佩麥葉來代替柳枝。 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于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

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 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 盛興于唐宋。 宋·李之彥《東穀所見》載:“拜掃了事, 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 盡歡而歸”。 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 都人踏青, 輿者, 騎者, 步者, 遊人以萬計。 ”可謂盛極。

6、寒食秋千:秋千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遊樂項目。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 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帝呼為半仙之戲, 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 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 林立秋千掛彩繩。 ”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 宋《文獻通考》載:“蹴球, 蓋始于唐。 植兩修竹, 高數丈, 絡網於上, 為門以度球,

球工分左右朋, 以角勝負。 ”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 《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禦麒殿之東亭, 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 兼賜宰臣宴饌。 ”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 文人們或思鄉念親, 或借景生情, 感慨尤多, 靈感頓生, 詩興大發, 詠者甚多。 據查, 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余首, 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余首, 成為我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此外, 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 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