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雪裡見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Xuě Lǐ Jiàn

【英文名】Rhizome Arisaema

【別名】半截爛、大半夏、獨角蓮、麻醉藥、大麻藥、野包穀、蛇包穀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雪裡見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aema rhizomatumC.E.C.Fisch.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 洗淨, 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雪裡見, 多年生草本。 根莖橫臥, 圓錐形或圓柱形, 長5-9cm ,oeg 2-3cm。 鱗葉2-3, 披針形, 長4-15cm。 葉2, 葉柄纖細, 長15-35cm, 下部具鞘, 暗褐色或綠色, 散佈紫色或白色斑塊;葉片鳥足狀分裂, 裂片5, 表面綠色, 背面常有紫色斑塊, 長橢圓形至長圓披針形, 漸尖, 有時具長2-3cm的尾尖, 基部狹, 各裂片側脈細弱, 斜伸, 集合脈距邊緣2-5mm。 花序柄短於葉柄,

長5-21cm;佛焰苞黃綠色、黃色、淡紅色, 具暗紫色或黑色斑點, 管部圓柱形, 長4-6cm, 直徑1.5-2cm, 喉部斜截形, 略外卷, 不具耳;諸部卵狀被針形, 長4-9.5cm, 寬3-3.5cm, 漸尖, 先端具長6-10cm的線形長尾。 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長2-2.5cm, 粗3-4mm;雌花序狹圓錐形, 長1.5-2cm, 下部粗7mm;附屬器稍伸出喉外, 暗紫色, 有黑斑, 長2-3.5cm, 具長5mm的細柄, 圓柱形, 基部截形, 中部以上縊縮為頸狀, 先端棒狀, 先端有肉質鑽形凸起;雄花較疏, 下部具柄, 上部的無柄, 花藥2-3, 縱裂;雌花密集, 子房近球形, 花柱明顯, 柱頭小, 近盾狀。 漿果倒卵形, 內有倒卵形種子1顆。 花期8-11正月。 果熟期翌年1-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650-2800m的常綠闊葉林和苔鮮林林下或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根莖呈圓柱形,

有的基部隘縮, 長約3.5cm, 直徑約2cm。 表面淡黃褐色、黃棕色或黑褐色, 稍顯粗糙, 密生環紋和點狀根痕。 頂端平截, 中心有凹陷的莖痕或有莖基殘留, 外技有棕色膜質殘葉。 基部平截或為腐爛後呈黑褐色的疤痕, 略凹陷。

質堅實而硬, 斷面淡灰黃色, 粉質, 在擴大鏡下觀察, 可見密佈白色細小亮結晶。 無臭, 味淡而辛辣刺舌。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 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勞傷疼痛;跌打損傷;胃痛;結核性潰瘍;瘡癰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入膠囊, 0.3-0.6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研末撒;或磨酒塗。

【附方】①治無名腫毒: 雪裡見適量。 搗絨敷患處。 ②治勞傷疼痛: 雪裡見一錢。 泡酒四兩, 每次服一錢。 ③治風濕麻木: 雪裡見、草烏各一兩,

瓜子金、天南星各五錢, 莽草葉二錢。 共搗絨, 加酒四兩, 蜂蜜一兩, 浸泡三天后, 用七星針蘸藥汁, 在患部輕刺。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