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什么是空調病 趕走空調病試試刮痧

什么是空調病

空調病是空調給人們帶來舒爽的同時, 也帶來的一種“疾病”。 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人, 因空氣不流通, 環境得不到改善, 會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以及一些皮膚過敏的癥狀, 如皮膚發緊發干、易過敏、皮膚變差等等。 這類現象在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空調綜合癥”或“空調病”。

空調病的癥狀

1、頭痛

常聽經常坐在空調屋里的人說“我覺得頭痛、眼冒金星,還愛忘事”之類的。 空調除了致人感冒,對大腦傷害也相當嚴重,常見的是頭痛。 夏日,人們在戶外工作后,急急鉆入冷氣房。 皮膚感受溫度由熱入冷,尤其當室內外溫差超過五度以上,血管熱脹冷縮,從擴張狀態急速收縮,因而出現頭痛癥狀。

2、感冒

夏季高溫,不少人因貪涼而將空調溫度調很低。 當人們從炎熱的室外進入空調室,呼吸道容易受刺激,而且出汗時毛孔、毛細血管突然遇冷會急劇收縮,很容易感冒、中暑。

若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毛孔處于收縮狀態,突然來到悶熱的房間或戶外,毛孔不能及時打開,身體調節中樞如果失當,會出現中暑或喉嚨痛、鼻塞等風熱型感冒癥狀。

3、皮膚干燥

待冷氣房過久,皮膚常乾燥發癢。 特別是患有慢性皮膚疾病,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 拿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來說吧,熱天流汗,汗水刺激明顯時,皮膚發癢難耐;如果處在冷氣房久了,皮膚也會因過于乾燥而出現癢癥。

4、眼睛干澀

冷氣房的干燥問題也波及眼睛。 長期戴隱形眼鏡,患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癥的人,眼睛容易乾澀,復發機率也高。 如果冷氣口濾網沒確實清理,情況更糟。

密閉辦公大樓里,空調系統不斷循環,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持續累積在空氣中,眼睛在缺氧情況下又久盯電腦螢幕,容易發紅癢痛。

刮痧穴位有效緩解空調病

風池穴

是足少陽膽經的重要穴位, 也是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 風池為風邪聚集的要塞, 故以“風池”命名。

風邪在此易化熱, 又稱熱府, 所以具有疏風解表、平抑肝陽、舒筋通脈的作用。

風池穴其實不難找, 位于后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 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 大概與耳垂齊平。 大概在頸窩朝外延伸大約兩個拇指的地方。 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兩個手指分別同時按住這個穴位, 案例按壓, 感覺到酸脹感即可, 是治療空調病的主力軍。

定喘穴

一般來說, 空調病和咳嗽、咽喉疼痛是一起發生的, 所以除了風池穴還要刮刮“定喘穴”此穴位位于背部, 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地方。 具有止咳平喘, 活絡經脈的作用。 對支氣管哮喘, 百日咳都有一定功效。

大椎穴

位于第七頸椎下面的凹陷處, 為督脈本經穴, 又為“諸陽之會”,所以在臨床上應用甚廣,

作用主要是祛風通竅, 理氣止痛, 針對熱病, 比如發燒, 還有就是治療頭痛, 頸部疼痛等。

艾灸或刮刮大椎穴, 能治療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迎香穴

迎香穴的功能主要是針對鼻塞癥狀有效。 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對于鼻炎患者是好不過的了。 主要功能也就是緩解鼻塞, 祛風通竅, 和理氣止痛的作用。

太陽穴

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由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 用手觸摸凹陷處就是太陽穴。

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 對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 效果較佳。

空調病怎么治

1、桑菊浙貝茶

【原料】桑葉100克, 菊花50克, 浙貝母50克。

【制作方法】將上述原料研為粗末, 用紗布袋分裝, 每袋15克, 每次用1袋, 放入杯中, 用沸水沖泡, 頻頻飲用。

【特點】本方亦食亦藥, 具有疏風清熱、解表宣肺的功效, 適用于有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癥狀的空調病患者。 方中桑葉、菊花, 疏風清熱, 清肝明目;浙貝母止咳化痰, 相互配伍, 可辛涼宣散, 將閉鎖在體內的熱邪驅出體外,達到宣肺止咳的目的。

2、蔥豉豆腐湯

【原料】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蔥白15克,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豆腐切成小塊,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煮,煮沸10分鐘,再入蔥白,略煮片刻,趁熱食之。

【特點】本品辛散解表,清熱潤燥,適用于有發熱、口渴、咽干等癥狀的空調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蔥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熱潤燥,三者合用可驅散體內的風熱之邪。

3、芫荽生姜湯

【原料】芫荽(香菜)10克,生姜10克。

【制作方法】將芫荽洗凈切碎,生姜洗凈切片。

4、扁豆荷葉粥

先將生姜放入鍋中,加水一碗,在火上煮沸2分鐘,然后加入鮮芫荽及調味品即刻出鍋。

【特點】本品中芫荽辛溫,可發表鼓邪外達;生姜性溫味辛,可發散風寒,溫中止嘔,二者配合可將閉鎖在體內的風寒邪氣透達于表,而且對胃寒惡心,也有治療作用。

5、扁豆荷葉粥

【原料】扁豆(去莢)15克,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粳米及扁豆淘洗凈,加入水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適量的糖,攪拌均勻,趁熱以荷葉覆蓋粥面上,直至粥呈淡綠色,棄荷葉,即可食用。

【特點】本品有清熱、解暑、化濕的作用,適用于有發熱頭重、脘悶泄瀉、惡心納呆等癥狀的空調病患者。扁豆性平味甘,健脾和胃,清熱祛濕;荷葉性涼味苦辛,既能清熱解暑,又能祛濕止瀉,還帶有宜人的清香氣味;粳米性平味甘,健脾益氣。三者配合,可清暑濕。

6、三鮮茶

【原料】鮮藿香15克,鮮佩蘭15克,鮮薄荷20克。

【制作方法】將三味原料切碎,放入茶壺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特點】藿香、佩蘭清暑化濕,薄荷辛涼疏散,清解暑熱,相互配伍,具有清暑疏散、芳香化濕功效,對于暑濕外感型的空調病有一定裨益。

將閉鎖在體內的熱邪驅出體外,達到宣肺止咳的目的。

2、蔥豉豆腐湯

【原料】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蔥白15克,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豆腐切成小塊,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煮,煮沸10分鐘,再入蔥白,略煮片刻,趁熱食之。

【特點】本品辛散解表,清熱潤燥,適用于有發熱、口渴、咽干等癥狀的空調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蔥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熱潤燥,三者合用可驅散體內的風熱之邪。

3、芫荽生姜湯

【原料】芫荽(香菜)10克,生姜10克。

【制作方法】將芫荽洗凈切碎,生姜洗凈切片。

4、扁豆荷葉粥

先將生姜放入鍋中,加水一碗,在火上煮沸2分鐘,然后加入鮮芫荽及調味品即刻出鍋。

【特點】本品中芫荽辛溫,可發表鼓邪外達;生姜性溫味辛,可發散風寒,溫中止嘔,二者配合可將閉鎖在體內的風寒邪氣透達于表,而且對胃寒惡心,也有治療作用。

5、扁豆荷葉粥

【原料】扁豆(去莢)15克,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粳米及扁豆淘洗凈,加入水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適量的糖,攪拌均勻,趁熱以荷葉覆蓋粥面上,直至粥呈淡綠色,棄荷葉,即可食用。

【特點】本品有清熱、解暑、化濕的作用,適用于有發熱頭重、脘悶泄瀉、惡心納呆等癥狀的空調病患者。扁豆性平味甘,健脾和胃,清熱祛濕;荷葉性涼味苦辛,既能清熱解暑,又能祛濕止瀉,還帶有宜人的清香氣味;粳米性平味甘,健脾益氣。三者配合,可清暑濕。

6、三鮮茶

【原料】鮮藿香15克,鮮佩蘭15克,鮮薄荷20克。

【制作方法】將三味原料切碎,放入茶壺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特點】藿香、佩蘭清暑化濕,薄荷辛涼疏散,清解暑熱,相互配伍,具有清暑疏散、芳香化濕功效,對于暑濕外感型的空調病有一定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