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天涼好個秋鍛煉有講究 老人應選擇合適運動方式

天氣逐漸涼爽,不少人開始增加戶外運動時間,但您知道怎麼運動才是正確有益的嗎?

老人更要多運動?應選擇合適方式

【場景】年過七旬的王先生每天天剛亮,就起床跑步、爬山,就算下大雨,他也會在樓梯間爬上幾個來回。 但最近,他兩側膝蓋開始疼,特別是上下樓梯時。 他很納悶,每天堅持鍛煉,怎麼會腰腿痛呢?

【點評】老年人健身不可盲目而行,如果運動方式選擇不當,不但起不到健身的目的,反而有損健康。 爬山、爬樓梯雖然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但不利於保護膝關節,有膝關節病變的老年人應儘量避免。

即使沒有膝關節病變,老年人也應當選擇相對溫和的運動方式,譬如游泳、騎車、散步、打太極拳等。 並且,對老年人而言,切忌把運動當競賽,拿自己的運動水準和別人比較,盲目加大運動量。

運動就是痛並快樂著?小心運動損傷

【場景】市民錢先生很喜歡運動結束之後肌肉酸痛的感覺,他說“肌肉酸痛的運動才有效果,運動就是痛並快樂著”。

【點評】這也是誤區。 運動後一兩天內出現肌肉酸痛,但能夠恢復,而且沒有其他症狀,是正常的。 但如果是比較強烈的酸痛感甚至伴有肌肉的損傷、血尿等,說明運動量超出了人體能夠承受的範圍。 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及時就醫,因為這可能是運動損傷的預警信號。

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有最佳時間

【場景】市民趙先生自從查出脂肪肝後,就開始加入健身的行列,他每天晚飯後都會散步或慢跑一陣子。 可是沒過幾天,他突然出現胃痙攣症狀。 趙先生疑惑,不是俗話常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嗎?

【點評】飯後百步走並沒有科學依據。 飯後立即運動,特別是劇烈運動,會刺激腸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引發嘔吐、胃痙攣等症狀。

飯後運動這樣安排最佳:走路、廣場舞等輕度運動在飯後半小時進行最合理;慢跑、減肥操等中度運動應安排在飯後一小時進行;籃球賽、足球賽等高強度運動可在正餐後兩小時進行。 如果想減肥,晚餐後運動30分鐘到1個小時,一周堅持三四次,是比較好的選擇。

週末突擊搞運動?可化整為零

【場景】市民李女士每到週末才會去運動,把一周的鍛煉目標一次性搞定。

【點評】短時間集中鍛煉容易造成運動過量,出現傷病。 建議平時運動量少的人可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完成每日的運動目標,例如:成年人每日應該完成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運動。 這30分鐘的運動可在一天內分兩到三次完成,即每次安排10到15分鐘的運動。 此外,平時運動強度小,週末適當增大運動量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超出身體承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