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腰椎管狹窄怎麼辦?專家推薦兩個鍛煉方法

●搬抬重物時, 髖膝彎曲下蹲, 腰背伸直, 重物緊壓身體後, 方能用力起立和邁步。 當背、扛重物時, 胸稍前彎, 髖膝稍屈

很多老年人每步行幾十米, 就會感到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 需蹲下來休息一下才可緩解疼痛。 這是典型的腰椎管狹窄症狀。

椎管狹窄是指脊柱各種形式的椎管、神經管以及椎間孔的狹窄, 及軟組織引起的椎管容積改變等造成的一系列腰腿痛及神經系統症狀。 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腰腿痛症狀和間歇性跛行。 脊柱後伸時症狀加重, 前屈時症狀減輕;伴有腰痛, 臥床休息可減輕或消失,

腰前屈不受限制, 後伸活動往往受限;持續性放射性神經根症狀, 多為酸痛、麻痛、脹痛、竄痛, 疼痛的程度不同, 神經根症狀的部位與受壓神經根有關;會陰區的疼痛, 嚴重時可出現大小便障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 影像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CT、核磁檢查可以比較清晰地反映椎管狹窄的程度。 脊髓造影是診斷本症的最可靠方法。

椎管狹窄會給生活帶來很多困擾, 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鍛煉腰部肌肉。 推薦兩個鍛煉方法, 用於日常預防腰部疼痛。

五點支撐法。 仰臥位, 以雙腳、雙肘、頭部當支點, 抬起腰部, 堅持數秒, 放下放鬆, 一張一弛作為一個動作的完成;

小燕飛。 俯臥位, 臉部朝下, 雙臂以肩關節為支撐點, 輕輕抬起, 手臂向上時輕輕抬頭,

雙肩向後向上收起。 與此同時, 雙腿輕輕抬起, 腰底部肌肉收縮, 儘量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 持續3—5秒, 然後放鬆肌肉, 四肢和頭部回歸原位休息3—5秒再做。

另外, 注意合理的勞動姿勢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搬抬重物時, 髖膝彎曲下蹲, 腰背伸直, 重物緊壓身體後, 方能用力起立和邁步。 當背、扛重物時, 胸稍前彎, 髖膝稍屈。 坐立、伏案工作不要太久, 應該避免因長期保持一種姿勢所帶來的軟組織疲勞, 劇烈運動前, 注意準備活動及保護。 對於使用腰部勞動強度大的職業, 要佩戴有保護作用的寬腰帶。 生活中, 不宜坐位或低頭過久, 養成良好的姿勢來預防椎管狹窄。

如果已經出現椎管狹窄, 也不用擔心, 因為椎管狹窄有多種方法可以治療。

治療方法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微創治療、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主要包括:臥床休息, 以緩解症狀, 之後應佩戴腰圍下床活動, 酌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進行針灸、銀質針、艾炙、拔火罐等治療;理療熱敷、超短波、低中音訊、特定電磁波、多功能頻譜、鐳射等, 有改善局部血循環作用;中西藥結合用藥, 如雲南白藥、布洛芬、芬必得等, 有肌肉痙攣時還可加用乙呱立松。

如保守治療效果不佳, 可選擇微創治療。 微創技術是治療椎管狹窄手術中常見的一種方法, 主要包括椎管內注射、射頻或等離子消融及椎間孔鏡下神經松解等。 椎管內注射可以消除神經根、馬尾、硬膜及硬膜外組織的炎症水腫, 從而緩解神經根的刺激,

達到減輕壓迫、緩解症狀的目的。 射頻或等離子治療只需一根極細的穿刺針, 在影像監控下準確定位、靶點消融, 迅速解除對神經的壓迫。 椎間孔鏡下神經松解是近年來迅速興起的一種治療方法, 這可以避免大切口, 採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 運用特殊的器械和裝置, 在可視條件下完成整個手術過程。

(作者為中日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