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及工作壓力都在不斷增大,
有的人在面對壓力時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他們不懂得為自己減壓,
結果在壓力的作用下,
頸項強直疾病也悄悄找上門,
這個時候應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採取適合的頸項強直的治療方法。
【概述】 落枕是指一側項背部肌肉酸痛、活動受限的病症。
其臨床表現為多於晨起時發現,
頸項強直,
左右轉側困難,
局部酸痛,
並有壓痛,
但無紅腫。
本病症在古醫籍中,
一般稱為項強,
早在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內,
即有針灸治療的記載。
現代,
以針灸治療本病的資料首見於1958年。
六、七十年代,
公開發表的有關文章十二篇,
主要是對有效穴位的探索,
並有百例以上樣本的觀察,
但多採用體針治療。
80年代以來,
有關針灸治療落枕的報導非常之多,
其穴位刺激法包括針刺、拔罐、指針、手針、耳穴壓丸、眼針、磁*钅是針、電興奮等,
療效均佳。
【治療】 (一) 拔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風門、肩井。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最顯處(下同)。
2.治法 阿是穴,
用力揉按片刻,
常規消毒後,
以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
或用皮膚針中等度叩打,
叩打面積,
可相當於罐具口徑。
然後,
選用適當口徑之罐具吸拔。
配穴可取1~2個,
針刺得氣後,
留針,
再於針上拔罐。
吸拔時間均為10分鐘~15分鐘。
起罐後,
可在阿是穴用艾卷迴旋灸5分鐘~7分鐘。
每日1次,
不計療程。
3.療效 以上法共治260例,
均在1~3次內治癒,
其總痊癒率為100%。
(二) 體針 1.取穴 主穴:養老、懸鐘、後溪、申脈、手三裡、松頸。
配穴:內關、外關、中渚、陽陵泉。
松頸穴位置:頭部正中線前髮際直下0.5寸處。
2.治法 以主穴為主,
每次僅取一穴,
效欠佳時,
加用或改用配穴。
養老。
治法患者坐位,
選患側穴位,
上肢屈肘直立桌面。
局部常規消毒後,
取30度角斜向下刺進針,
進針深度因人而異,
以針感傳至肘尖為理想,
若傳至腋下,
甚至直達病所者更佳,
一般進針深度50mm~60mm。
針感滿意後,
囑患者活動頸部,
以撚轉手法為主,
可邊撚轉邊活動頸部。
懸鐘穴,
直刺1.5寸~1.8寸深,
用強或中等刺激,
得氣後留針15分鐘~20分鐘;養老穴,
針尖向上斜刺1.5寸,
使針感傳至肩部。
如不能左右活動者取後溪後溪穴以針尖向腕關節方向呈60°角刺1.5寸;不能低頭、仰頭者取申脈申脈穴以針尖沿外踝下緣凹陷處呈45°角刺1寸,
兩穴得氣後均撚轉運針1分鐘~3分鐘使針感向肘部、膝部放散傳導。
同時令患者向著疼痛、受限方向活動頸部,
範圍由小到大,
由慢到快,
待患者症狀明顯減輕後留針。
起針後令患者注意項部保暖,
多活動。
選健側手三裡穴,
常規消毒後,
取30號1.5寸不銹鋼毫針,
快速刺入皮膚0.5寸~0.8寸,
待患者有酸、脹或重、麻等感覺後,
行補瀉手法。
病情重、體質強壯者用提插撚轉瀉法,
反則用平補平瀉手法,
行針l分鐘~3分鐘,
同時囑患者慢慢活動頭項,
活動速度與幅度應以頸項強直逐漸緩解而遞增。
上穴亦可加電針刺激,
頻率40次/分鐘~50次/分鐘,
連續波。
松頸穴,
常規消毒後,
右手持2.5寸~3.5寸毫針,
左手沿中線方向捏起穴處皮膚,
沿皮直剌至印堂,
行提插撚轉瀉法,
同時活動頸部。
配穴,
用常規針法,
深刺,
務求得氣感強烈。
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
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
範圍由小漸大。
留針均為15分鐘~30分鐘,
每隔2分鐘行針1次。
每日1次。
3.療效 以上法共治1351例,
結果均在1~3次治癒,
總痊癒率達100%。
(三) 穴位電興奮 1.取穴 主穴:分2組。
(1)養老、新設、外關、肩中俞;(2)風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2.治法 上穴均取。
應用直流感應電療機,
取直徑為3cm的圓形手柄電極治法。
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
陰極取第2組穴。
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
再通以感應電,
電量漸增大至2V~10V,
以患者能耐受為限,
每次通電約3秒~5秒。
當看到患側肌肉收縮,
即改為直流電治療,
為20 mA~40mA,
每次亦通電3秒~5秒 ,
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
全部治療時間約5分鐘~10分鐘。
每日1次,
3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法共治落枕患者242例,
結果痊癒182例,
顯效60例,
總有效率為100%。
(四) 指針 1.取穴 主穴:外關、內關、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2.治法 主穴為主,
效不佳時加配穴。
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
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關穴,
中指或食指抵于外關穴,
每次2分鐘~3分鐘,
用力由輕而重,
使壓力從內關透達外關,
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
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
掐壓過程中,
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
配穴,
單手拿風池穴20次,
雙手拿肩井穴20次,
餘穴可採用指壓法,
或上下左右推按,
每穴1分鐘~2分鐘。
上述方法每日1次,
3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法治療257例,
結果治癒252例,
緩解5例,
均治1~3次,
其總有效率為100%。
(五) 耳穴壓丸 1.取穴 主穴:頸、神門。
2.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
取綠豆1~2粒,
置於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cm×1cm的方塊中,
粘貼於所選耳穴,
將邊緣壓緊。
之後,
按壓該耳穴0.5分鐘~1分鐘,
手法由輕到重,
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
並囑患活動頸部2分鐘~3分鐘。
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
貼至痊癒後去掉。
3.療效 共治68例,
均1次治癒。
(六) 針灸 1.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2.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
頭向前傾。
取准穴後,
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寸~1寸,
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
得氣後,
治法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
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
同時,另一手撚針3分鐘~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加取肩井穴常規消毒。醫者持30號1.5寸毫針,快速刺入0.5寸許(切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肺尖),行撚轉手法之瀉法,得氣後留針30分鐘左右。每隔10分鐘左右再以撚轉瀉法行針,時間約1分鐘,加強得氣感,刺激量以能忍受為度。取針後囑患者稍活動頸部。針後取艾條長約5cm,插於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後起針,或配以紅外線直射患部(以患者感到有溫熱感而不灼痛為度)。穴區加拔罐10分鐘~15分鐘。每日1次。 3.療效 上法共治療110例,痊癒100例,顯效6例,好轉4例,全部有效。 (七)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天牖。 配穴:會宗。 2.治法 藥液:654-25mg,當歸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ml。 臨用時,以5ml注射器將上述三種藥吸入並混合,剌入患側天牖,反復提插,使針感向下傳導至疼痛部位,回抽無血,注入藥液。相隔1分鐘後,囑患者取坐位,伸出同側手臂,平放於桌面上,以28號2寸毫針,直剌會宗穴,針尖略朝上,反復提插,促使 針感向上傳導,強剌激瀉法,運針2分鐘,囑患者活動頸部。留針5分鐘,取針。一般只治療 1次。 3.療效 共治148例,痊癒148例,有效12例。 (八) 其他措施 1.頸部可配合熱敷。 2.本症易復發,平時應注意枕頭的高低合適,加強頸項功能鍛煉。【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醫案一 趙××,男, 37歲,工人。 1965年12月8日初診。 主訴:左側頸項強痛,活動受限12小時。 病史:昨日夜臥不慎,今日晨始感左側頸項酸楚強痛,並向同側肩背、上肢擴散,不能俯仰,亦不能向右側回顧,而前來就醫。 檢查:向右側扭頭時,左側天柱穴周有明顯的自發痛、壓痛,外觀未見異常,舌淡,苔薄白,脈弦細。 診斷:落枕。 治則:疏調經氣,活絡止痛。 取穴:後溪、束骨(均雙側)。 治法:先刺後溪,後刺束骨,施以同步行針法。刺後溪行針3分鐘後,左右回顧時疼痛減輕,惟仰頭疼痛如故,繼針束骨,頓時疼痛大減,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1次,起針後,自雲:病去三分之二有餘,翌日又針1次,痛止病除,活動自如。 (呂景山醫案) 醫案二 麥××,女,27歲,教師。1987年9月4日初診。 主訴:右側頸項強直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清晨起床後自覺右項部強直,痠楚疼痛,不能俯仰和轉側,經本單位醫院按摩治療2次,效果不顯,前來求治。 檢查:右側項部肌肉痙攣強直,右側天柱穴壓痛,喜得熱敷,頸項活動不利。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緩。 診斷:落枕。 治則: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取穴:手三裡(右)。 治法;急取右側手三裡,施以指針,頓感項強略減,遂以針刺該穴,直刺行瀉法,同時令患者緩慢左右轉動頸項,留針30分鐘,其間行針3次。 針刺後患者項部強直、疼痛已大減,頸項活動範圍增大。次日加針右側天柱穴,3次而愈。
上述講解了有關頸項強直的治療方法,患者朋友應該在發現病情後及早治療,當然,選擇醫院時要謹慎。
同時,另一手撚針3分鐘~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加取肩井穴常規消毒。醫者持30號1.5寸毫針,快速刺入0.5寸許(切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肺尖),行撚轉手法之瀉法,得氣後留針30分鐘左右。每隔10分鐘左右再以撚轉瀉法行針,時間約1分鐘,加強得氣感,刺激量以能忍受為度。取針後囑患者稍活動頸部。針後取艾條長約5cm,插於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後起針,或配以紅外線直射患部(以患者感到有溫熱感而不灼痛為度)。穴區加拔罐10分鐘~15分鐘。每日1次。 3.療效 上法共治療110例,痊癒100例,顯效6例,好轉4例,全部有效。 (七)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天牖。 配穴:會宗。 2.治法 藥液:654-25mg,當歸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ml。 臨用時,以5ml注射器將上述三種藥吸入並混合,剌入患側天牖,反復提插,使針感向下傳導至疼痛部位,回抽無血,注入藥液。相隔1分鐘後,囑患者取坐位,伸出同側手臂,平放於桌面上,以28號2寸毫針,直剌會宗穴,針尖略朝上,反復提插,促使 針感向上傳導,強剌激瀉法,運針2分鐘,囑患者活動頸部。留針5分鐘,取針。一般只治療 1次。 3.療效 共治148例,痊癒148例,有效12例。 (八) 其他措施 1.頸部可配合熱敷。 2.本症易復發,平時應注意枕頭的高低合適,加強頸項功能鍛煉。【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醫案一 趙××,男, 37歲,工人。 1965年12月8日初診。 主訴:左側頸項強痛,活動受限12小時。 病史:昨日夜臥不慎,今日晨始感左側頸項酸楚強痛,並向同側肩背、上肢擴散,不能俯仰,亦不能向右側回顧,而前來就醫。 檢查:向右側扭頭時,左側天柱穴周有明顯的自發痛、壓痛,外觀未見異常,舌淡,苔薄白,脈弦細。 診斷:落枕。 治則:疏調經氣,活絡止痛。 取穴:後溪、束骨(均雙側)。 治法:先刺後溪,後刺束骨,施以同步行針法。刺後溪行針3分鐘後,左右回顧時疼痛減輕,惟仰頭疼痛如故,繼針束骨,頓時疼痛大減,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1次,起針後,自雲:病去三分之二有餘,翌日又針1次,痛止病除,活動自如。 (呂景山醫案) 醫案二 麥××,女,27歲,教師。1987年9月4日初診。 主訴:右側頸項強直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清晨起床後自覺右項部強直,痠楚疼痛,不能俯仰和轉側,經本單位醫院按摩治療2次,效果不顯,前來求治。 檢查:右側項部肌肉痙攣強直,右側天柱穴壓痛,喜得熱敷,頸項活動不利。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緩。 診斷:落枕。 治則: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取穴:手三裡(右)。 治法;急取右側手三裡,施以指針,頓感項強略減,遂以針刺該穴,直刺行瀉法,同時令患者緩慢左右轉動頸項,留針30分鐘,其間行針3次。 針刺後患者項部強直、疼痛已大減,頸項活動範圍增大。次日加針右側天柱穴,3次而愈。
上述講解了有關頸項強直的治療方法,患者朋友應該在發現病情後及早治療,當然,選擇醫院時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