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牛口涎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Niú Kǒu Xián

【別名】牛涎(《千金方》)

【來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唾涎。

【功能主治】

治噎膈, 反胃嘔吐。

①《本草拾遺》:主反胃。

②《綱目》:吮小兒, 治客忤。 灌一合, 治小兒霍亂。 入鹽少許, 頓服一盞, 治喉閉口噤。

【附方】

①治噎膈反胃:㈠牛涎、好蜜各半斤, 木鱉子三十個(去皮、油, 為末)。 入銅器熬稠, 每以兩匙和粥與食, 日三服。 (《普濟方》千囀丹)㈡糯米末, 以牛涎拌作小丸, 煮熟食。 (《集成方》)

②治疣目:牛口中涎數塗自落。 (《千金方》)

③治目睛損傷:牛涎, 日二點, 避風。 (《補缺肘後方》)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