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慢性腸痙攣症狀是什麼?帶你認識慢性腸痙攣

人體中分大腸和小腸, 腸道受到細菌感染後會引起腸痙攣, 慢性腸痙攣在目前較為常見, 主要和多種因素引起的有關, 出現慢性腸痙攣的群體絕大多數都是嬰幼兒, 病情嚴重者會造成腸胃穿孔, 甚至是腸套疊, 在病情發作時必須要接受治療和症狀的瞭解, 如果不治療會導致病情持續性的加重, 甚至可能會引起一些併發症的風險, 對此, 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慢性腸痙攣的症狀。

以往認為本症嬰兒期最為多發, 實際上腸痙攣可發生於各年齡組小兒。 嬰幼兒不能自己述說腹痛, 只是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哭鬧, 有時從睡眠中哭醒。 每次發作幾分鐘到十幾分鐘, 時痛時止。 腹痛程度不等, 重者可伴有四肢亂動, 翻滾, 面色蒼白, 手足發涼。 學齡前或學齡期兒童一般可以自己表訴腹痛, 腹痛部位以中腹部或臍周最多, 因便秘誘發的腸痙攣往往表現為左下腹痛,

但也有時腹痛難以定位。 腹痛一般也為陣發性發作, 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 大齡兒的腹痛程度雖有輕有重, 但全身情況均較好。 單純腸痙攣在發作幾十分鐘至幾小時內常可自愈。 個別患兒發作時間有一定規律性, 筆者曾在急診室值班時連續5~6天每天淩晨接診同一個陣發性哭鬧的2歲患兒, 診斷為腸痙攣。

腹部檢查缺乏特異性體征, 一般無腹脹, 無腸型, 但有時可有腹部輕到中度壓痛。 壓痛與腹痛部位大致相符, 一般位於中腹部或左下腹, 提示為小腸或乙狀結腸痙攣。 經反復、細緻的檢查常可以確定壓痛點並不似闌尾炎那樣固定, 決無肌緊張。

有時可觸及有觸痛、呈索條狀的痙攣腸管。 以便秘為誘因者常可觸到幹硬便塊, 以消化不良為誘因者可能聽診腸鳴音增多、增強, 但無氣過水聲。 肛門指診可誘發排出消化不良的大便及氣體, 但無血和黏液。 用開塞露協助排便或肛門指診後常可使腹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