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胡頹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蔓胡頹子葉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Màn Hú Tuí Zǐ Yè
【英文名】Leaf of Glabrous Elaeagnus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蔓胡頹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laeagnus glabra Thunb.2.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1.蔓胡頹子 常綠蔓生或攀援援灌木, 高達6m。 無刺, 稀具刺;幼枝密被鏽色鱗片。 單葉互生;葉輛長5-8mm;葉片革質或薄革質, 卵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4-12cm, 寬2.5-5cm, 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 全緣, 上面綠色, 光亮, 下面灰綠色, 被褐色鱗片。 花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 常3-7朵密生於葉腋短小枝上成傘形總狀花序;萼筒漏斗形, 長4.5-5.5mm, 裂片2.5-3mm;雄蕊的花絲長不超過1mm;花柱細長,
2.角花胡頹子 本種與蔓胡頹子的主要區別點為:花單生, 萼筒顯著四角形(角柱狀), 裂片長3.5-4.5mm, 網狀脈在上面極明顯, 易於識別。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丘陵、山地的灌木叢中。
2.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資源分佈:1.分佈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2.分佈于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莖枝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熊果酸(ursolic acid), 阿江欖仁酸(arjunolic acid),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β-穀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 葉含熊果酸、β-穀甾醇。 樹皮含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 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精(epigallocatechin)。 預試葉含黃酮甙、生物鹼、香豆精、氨基酸、有機酸、三萜類、糖類及酚類物質。
【藥理作用】豚鼠腹腔注射蔓胡頹子葉煎劑有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露引喘法)。 小鼠腹腔注射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 口服也無祛痰作用(酚紅法)。
【性味】味辛;微澀;性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 主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或研末, 每次1.5-5g;或鮮品搗汁。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退熱。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平喘止咳。 治支氣管哮喘, 慢性支氣管炎, 感冒咳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