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白豬鼻孔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Bái Zhū Bí Kǒnɡ

【別名】白側耳、圓葉蕺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

洗去泥沙, 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白苞裸蒴 多年生匍匐無毛草本, 長達70cm。 葉互生, 紙質, 無腺點;葉柄短于或等于葉片長度;葉片腎狀心形或闊卵狀腎形, 長4-8cm, 寬4-10cm, 先端闊短尖, 基部具2深耳, 全緣, 基出脈5-7條, 網脈明顯。 托葉膜質, 長約2cm, 基部擴大抱莖。 總狀花序與葉對生, 花序柄略長于或等于花序長度;花下具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的苞片, 長約3mm, 最下部的3-4片特大, 白色, 葉狀, 長1.2-1.8cm, 寬0.8-1.2cm, 無花被;雄蕊6, 花藥長圓形, 縱裂, 略短于花絲;子房下位, 倒錐形, 心皮4, 花柱線形, 外彎而不卷。 果實含種子多數。 花期2-6月, 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陰處、路旁及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 主肺癰;濕熱帶下;白濁;小便不利;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鮮品15-30g;干品9g, 或燉肉服。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