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兔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Tù Gǔ

【英文名】Hare bone, Rabbit bone

【別名】蒙古兔、家兔

【來源】

藥材基源:為兔科動物蒙東北兔、華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骨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採收和儲藏:將兔殺死, 取骨洗淨, 曬乾或晾乾。 放在乾燥處保存, 注意防潮、發黴和蟲蛀。

【性味】味甘;酸;性平

【歸經】心;肝;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止渴;平肝祛風。 主消渴;頭昏眩暈;高分子疥;霍亂吐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或浸酒。 外用:適量, 醋磨塗敷。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熱中消渴。

2.《本草拾遺》:主久疥, 醋磨敷之。

3.《日華子本草》:治瘡疥, 刺風。

4.《本草綱目》:煮汁服, 止霍亂吐利。

5.《四川中藥志》:治頭昏眩暈, 瘋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