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直腸癌三期

說到我們的腸道, 我們都知道它是身體最大的免疫系統。 但是腸道當中也會存在大量的垃圾和毒素。 一旦菌群失衡, 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癥狀。 隨著癥狀的增加, 癌癥也會隨之出現。 直腸癌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癌癥。 如果進入到直腸癌三期, 那么是很難治愈的。 所以建議大家日常要注意腸道健康。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 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直腸癌位置低, 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 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 解剖關系復雜, 手術不易徹底, 術后復發率高。 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 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 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 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 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

直腸息肉也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目前基本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 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一般在臨床上應對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 不要輕率地診斷為“痢疾”、“內痔”等,

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癌腫的可能性。 對直腸癌的早期診斷, 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 通過鏡檢可獲得病理診斷。

直腸癌患者發生肝轉移, 不論是與原發灶同時存在, 還是原發灶切除后才發生的, 若肝轉移灶能被徹底切除,

則可提高生存率。 凡屬單個轉移灶, 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 如為多個肝轉移灶而不能手術切除者, 可先全身化療, 使腫瘤縮小到能手術切除的時候再行切除, 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對部分患者而言, 即使強烈化療也不能使肝轉移瘤縮小至能手術切除的程度, 則行姑息性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