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孩子身高 與孕婦有關?

孕婦情緒低落或影響孩子身高

“其實很多孩子在出生時就有身材矮小現象, 被稱為‘小於胎齡兒’, 如果沒有早發現早介入, 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終身, 家長應從孩子兩歲開始關注其身高發育。 ”專家表示, 家長們應摒棄“孩子發育晚, 等到青春期還能長”的僥倖心態, 而應從繈褓中甚至母親懷孕時就開始重視孩子的身高。

案例:“小於胎齡兒”比同齡孩子矮一截

王女士的女兒笑笑今年8歲, 據其介紹, 笑笑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比其他新生兒個頭小, 雖是足月出生, 但她只有42釐米長, 小於規定標準的50釐米。

原本以為孩子稍大一點會“見風長”, 誰知其個頭始終比同齡孩子矮一大截。 “我跟她爸爸都身高不算矮, 她怎麼個頭這麼小呢?”王女士為此非常著急。 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 醫生認定, 笑笑不長個是因為她在母親子宮內時期就發育不好, 生下來就是個“小於胎齡兒”。

專家說, 笑笑這種情況屬於典型的“小於胎齡兒”, 即明明足月誕生, 可是一出生身長和體重就比標準低。 據介紹, 我國這種情況的發生率達到6.39%。

“這些孩子會像笑笑一樣, 一生中兩次身體發育高峰階段的身高生長水準都無法趕上其他同齡兒。 在其他的身體發育、智力發育上, 這部分孩子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她表示。

由於發生幾率較高, “小於胎齡兒”已成為導致我國兒童和青少年身材矮小的一個重要病因。

原因:或與孕婦懷孕時情緒低落有關

專家表示, 孩子一出生就個子小與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 也有可能與孕婦吸煙或飲食差、胎盤功能不正常(一般母體伴有全身性疾病)等相關。

而在以往的統計中, 孕婦營養吸收不夠是一大主因。 “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由於營養差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現象越來越少, 許多孕婦反而是孕期營養過剩, 生下的巨大兒非常多。

那麼, 為什麼還是源源不斷有母親誕下“小於胎齡兒”呢?臨床調查發現, 這些媽媽在孕期往往有著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緊張等情況, 其中部分孕婦為產前憂鬱症患者。

“我們接待過一位元媽媽就是這種情況,

由於患有產前憂鬱症, 雖然她身體健康, 營養充足, 孩子也足月, 但孩子的身高遠遠不達標。 ”

專家介紹, 臨床問診發現, 現在很多孕婦在懷孕後由於感受到來自工作、家庭以及自身等各方面的壓力, 往往情緒十分緊張和焦慮。

另外, 還有一些孕婦則是對懷孕過度謹慎緊張, 導致神經長期處於緊繃狀態, 長此以往, 雖然營養充足, 但孩子生下來卻身高不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