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低鈉血症分級

低鈉血症分級有哪些呢?對於我們生物體, 我們每天都要攝入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的活動, 這些物質中有蛋白質、脂肪、糖類、水、有機物, 以及許多的微量元素。 這些微量元素雖然需求不大, 但是對於我們確實很重要的, 而納離子就是其中一種, 如果我們的血液中缺少納離子就患低鈉血症, 那麼你知道對低鈉血症瞭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症狀起因與種類:

(一)失鈉性低鈉血症

1、失鈉伴有失水, 但通過水分的攝入或機體的代償, 使失鹽大於失水, 因此失鈉性低鈉血症屬於低滲性, 包括低滲性脫水即低鈉血症伴有細胞外液容量減少。

2、常見於嘔吐、腹瀉、胃腸引流使胃腸道消化液大量丟失, 大量出汗, 嚴重燒傷大量滲液, 抽放胸水、腹水, 腎功能障礙,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ADH分泌異常綜合征, 糖尿病酸中毒, 利尿劑的大量應用等。

(二)稀釋性低鈉血症

1、指體內水分瀦留過多, 總體水量過多, 體內鈉的總量不變或稍有增加, 由於血液稀釋而表現低鈉血症, 此亦屬低滲性。

2、常見於精神性煩渴, 患者大量飲水, 腎臟來不及或不能全部排出;腦部的疾病、惡性腫瘤、肺部的病變以及手術、創傷等應激刺激, 使ADH分泌異常增多;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稀釋性低鈉血症患者血容量可略有增加, 所以尿鈉多不降低, 常>20mmol/L血漿滲透壓可由正常的285mmol/L降至240mmol/L左右, 血清鈉常在130~140mmol/L或更低。

(三)低血鈉性鈉總量增高

1、此原發因素是鈉瀦留, 而水瀦留>鈉瀦留, 並導致血鈉降低, 又稱膨脹性低鈉血症。

2、常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 肝硬化失償期, 腎病綜合征和急性、慢性腎衰竭。 此種低鈉血症多為漸進性, 常可在一定的低滲狀態下維持新的平衡。 患者常合併低血鉀, 低蛋白血症, 尿量不多, 尿鈉常

(四)無症狀性低鈉血症

1、主要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度肺結核、晚期腫瘤、惡病質、營養不良等, 此機理不太清楚, 故有人稱其為特發性低鈉血症。

2、無症狀性低鈉血症的命名欠妥, 因為很多低鈉血症的早期或進展緩慢的病例, 亦無症狀表現。

(五)假性低鈉血症

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以致血液中有大量高滲透性物質如高血糖、甘露醇存在時, 使血鈉濃度降低, 此稱假性低鈉血症。 一般情況下血清總脂達60g/L或血清總蛋白達140g/L時,

血鈉濃度下降約5%。

(六)腦性鹽耗損綜合征

由下視丘或腦幹損傷引起, 導致腎臟的神經調節發生障礙, 遠端腎小管出現滲透性利尿, 排出的尿中鈉、氯、鉀含量增高, 而血液中降低。

一、西醫

1、治療

低鈉血症的治療應根據病因、低鈉血症的類型、低鈉血症發生的急慢及伴隨症而採取不同處理方法, 故強調低鈉血症的治療應個別化, 但總的治療措施包括:①去除病因;②糾正低鈉血症;③對症處理;④治療合併症。 下面按急性低鈉血症、慢性低鈉血症、總體鈉丟失過多的低鈉血症和稀釋性低鈉血症分別敘述。

1.急性低鈉血症 是指在48h內發生的低鈉血症。 多見於接受低張液體治療的住院病人中, 也有報導在大量清水(不含溶質)洗胃治療農藥中毒的病人。

對這些病人應迅速治療, 否則會引發腦水腫, 甚至死亡。 治療目標為每小時使血[Na ]升高2mmol/L。 可靜脈滴注3%氯化鈉溶液, 滴速為1~2ml/(kg·h)。 同時注射襻利尿藥以加速游離水的排泄, 使血[Na ]更快得到恢復。 如果出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症狀(如抽搐或昏迷等), 可加快滴速到4~6ml/(kg·h), 甚至採用29.2%氯化鈉溶液50ml滴注, 但應嚴密監測血清電解質變化。 應該提及的是有人認為快速糾正低鈉血症可引起腦橋髓鞘溶解(pontine myelinolysis), 但此種情況是極少見的, 但在快速糾正低鈉血症過程中應該警惕。 其特徵為四肢痙攣性癱瘓、假性大腦半球癱瘓、吞咽功能不全和變啞。 屍解時腦橋有脫髓鞘病變, 其發病機制尚不明了, 但與血低張性時間、低鈉血症糾正速率和血漿[Na ]變化有關。

2.慢性低鈉血症的治療 應根據症狀的有無而採取不同方法。

慢性無症狀的低鈉血症首先應尋找引起低鈉血症病因,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病因去除後有些病人低鈉血症也隨之解除。對病因暫時不能去除的病人,可採用限制水的攝入和抑制ADH釋放,或增加溶質攝入或排泄。抑制ADH釋放的藥物現代臨床上選用者為地美環素(demeclocycline),首劑為1200mg,以後300~900mg/d。此藥可抑制腎小管對ADH反應,使自由水排出增多,故服藥期間可不限水。但此藥對神經和腎有毒,且可發生光敏感,小孩服用可使牙齒和骨骼異常。有肝功能受損者禁用。另一種藥為ADHV2受體拮抗藥。此藥正在試用中。增加溶質攝入可用口服尿素,服30~60g/d。尿素可引起滲透性利尿,增加自由水排泄。副作用為口感不好難吃。

2.慢性低鈉血症的治療 應根據症狀的有無而採取不同方法。

慢性無症狀的低鈉血症首先應尋找引起低鈉血症病因,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病因去除後有些病人低鈉血症也隨之解除。對病因暫時不能去除的病人,可採用限制水的攝入和抑制ADH釋放,或增加溶質攝入或排泄。抑制ADH釋放的藥物現代臨床上選用者為地美環素(demeclocycline),首劑為1200mg,以後300~900mg/d。此藥可抑制腎小管對ADH反應,使自由水排出增多,故服藥期間可不限水。但此藥對神經和腎有毒,且可發生光敏感,小孩服用可使牙齒和骨骼異常。有肝功能受損者禁用。另一種藥為ADHV2受體拮抗藥。此藥正在試用中。增加溶質攝入可用口服尿素,服30~60g/d。尿素可引起滲透性利尿,增加自由水排泄。副作用為口感不好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