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黃梅天家裡潮怎麼辦 黃梅天持續多久

黃梅天家裡潮怎麼辦

黃梅天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雨, 每到這個時候家裡就容易受潮, 因此需要採取一些防潮和除黴的措施, 下面就來一起學習一下。

1、利用除濕劑

房間潮濕, 可以使用乾燥劑、活性碳, 進行防潮, 吸濕。 超市里有不少專用於防潮除濕的乾燥劑, 最常見的是吸濕盒和除濕包兩種類型。

2、利用石灰、竹炭除濕

用小布袋裝適量石灰, 紮成一小袋放置於室內的各個角落, 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 也可以減緩室內潮濕的狀況, 同時, 石灰還有消毒功效, 一舉兩得。 竹炭除濕, 可以反復使用, 但是得多用,

少了效果不怎麼好。

3、利用機器除濕

買一個空氣吸濕器, 它就像吸塵器一樣, 可以把濕的空氣集中在一起, 等到濕氣很多時候就會變成水。 利用空調除濕。 家庭使用的空調一般都有除濕的功能, 不過, 空調來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的方式見效較慢, 一般需要兩三個鐘頭,

而且會使室內的人感到寒冷。

4、門窗

在外界濕氣重的時候應關門窗, 防濕防潮。 而在平時, 應多開窗通風透氣, 來降低室內水蒸氣含量。 特別是剛裝修完的新房子, 水氣特別大, 更要多通風透氣, 以將濕氣清除。

黃梅天持續多久

黃梅天一般從6月上中旬開始,

7月上旬結束, 持續時間為一個月。

每年梅雨的開始日期稱為“入梅”或“主梅”, 結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斷梅”。 氣候統計表明, 梅雨大約在6月上中旬開始, 7月上旬結束。 有時梅雨期間連陰雨過程中斷幾天, 會出現兩段或以上陰雨天氣, 有兩段梅雨的, 俗稱“二度梅”。 平均而言, 每年6月17日入梅, 7月10日梅雨結束, 梅雨期24天。 但具體到每一年, 入梅、出梅的時間稍有不同, 梅雨期的長短不完全一樣

研究發現, 入梅時間的早晚與梅雨持續時間、梅雨量有著一定對應關係, 即入梅偏早的年份, 梅雨持續時間長, 梅雨量大;反之, 入梅偏晚的年份, 梅雨持續時間短, 梅雨量小。 因此過早入梅或過遲入梅的年份往往是降水異常的年份,

非澇即旱。

黃梅天注意事項

1、保持平和的心態

黃梅天氣, 有的人會出現明顯的胸悶、氣短、皮膚瘙癢、心情煩躁。 所以需要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 什麼事情都看得開一點。 孩子健康成長, 年輕人積極工作, 老年人頤養天年, 一家人盡享天倫之樂。 什麼讓人難受的天氣都不在話下。

2、注意平時多鍛煉

文學裡有一句話, 叫做功夫在詩外, 意思是要想寫好詩, 就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和積澱。 健康的生活也是如此, 要想順利度過黃梅天, 需要我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平日裡的鍛煉上, 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保持適當的體重, 保證足夠的睡眠, 均衡飲食等。

3、飲食多注意

梅雨季節, 食物易發餿或黴變, 吃了這些食物, 會引起腸胃道疾病, 甚至中毒。 氣溫高, 食欲不振, 體力消耗大, 營養要跟上。 除了多喝水外, 疏果瓜鮮、肉蛋葷腥不能少。 冷飲、冷食不能吃過頭。 冰箱食物要加熱, 隔夜食物要煮開。

4、衣物經常換洗

梅雨天衣服要常洗常換, 最好選擇易幹且滑爽布料的衣物。 在空調房內, 穿上有袖衫、護住肩頭;長褲子、遮住膝蓋,

使關節等易受風部位得到保護。 即使再熱, 記得晚間睡覺鋪條小毯子, 搭上薄被子, 以免著涼。 出門前, 先關空調, 開窗適應室外溫度, 再換薄衣出行。 黃梅天即使沒下雨, 濕度也較平時大, 真菌會異常活躍, 皮膚癬特易在身體各部位蔓延。 因此, 梅雨季節要注意衛生, 保持家居衣物通風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