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大便帶血警惕腸癌

近年來, 隨著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與飲食習慣的變化, 我國大腸癌發病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升速約為每年4.2%, 遠超2%的國際水準, 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 我國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港澳臺地區。 蘇浙滬三地是最高發區, 如上海市區男性中的發病率為48/10萬, 在女性中則為45/10萬, 這一發病率已接近西方發達國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 我國大腸癌發病數已超過美國, 且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比歐美提前約十年, 青年患者比歐美多見。 大腸癌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多不典型, 容易誤診。 因此, 要高度警惕大腸癌的危險信號, 而且大腸癌早期發現可治癒的希望也很大。

吃出來的大腸癌

很多癌症防治都強調要警惕“病從口入”, 像肝癌、胃癌等, 追究起生活中的高危因素, 都離不開喝酒、吸煙、飲食不節制。 大腸癌完全是和生活方式相關的惡性腫瘤, 最主要的就是和飲食結構有關, 比如說過去相對比較窮的時候, 吃得比較多的是蔬菜, 很少吃蛋白質、魚、肉, 那時候大腸癌的發病率很低, 但是這些年來居民生活水準好了, 吃得也好了, 結果吃出來的毛病就增加了, 所以這些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增加很多, 主要就是因為我們吃了太多的高糖、高蛋白、高脂肪, 蔬菜大量減少。

長期進食精製糖含量高的膳食易患大腸癌。 “精製含糖量高的膳食有精白米、精麵粉和精製的糖, 所有含澱粉的食物在食用前幾乎都要進行加工式烹飪。 精製糖高的膳食和食物在人的腸道內通過緩慢, 糞便中的總膽汁及膽酸排出也較慢。 而進食過多蔗糖可能影響血糖和甘油三脂的水準, 這些因素可直接或通過胰島素等多種激素間接作用于大腸上皮細胞, 促進增生或癌變。 ”柯瑋介紹, 此外, 飲食中缺乏維生素能誘發大腸癌, 比如飲食中缺乏維生素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E、D、葉酸和蛋氨酸等。 膳食中缺乏礦物質也能誘發大腸癌。 據介紹,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 缺硒易患消化道癌症, 而且大腸癌患者血清硒水準明顯低於健康人群;鈣攝入量增加可使大腸癌發病的危險降低。

便血是大腸癌早期最重要信號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多不典型, 容易誤診。 如果能對可疑病例之症狀及時進行必要的檢查, 並高度警惕直腸癌的危險信號, 則可提高早期診斷率, 打下良好的基礎。 痔瘡是比較常見的疾病, 中國有句俗話說“十男九痔”, 意思是說十個男性中有九個患有痔瘡。 “這是一種誇張的講法, 而現實生活中, 患有痔瘡的不光是男性, 不少女性也同樣患有痔瘡。 ”柯瑋介紹, 有的患者出現痔瘡時, 吃點消炎藥, 用鹽水或PP粉坐浴, 或是到醫院靜滴一些消炎止血藥物, 症狀多能緩解, 於是有些患者就不再注意。 然而就是在這些簡單的重複中, 很多人因為不及時就診,

或不願讓醫生檢查, 而使大腸癌這一隱形殺手漏網了。

1、便血

從臨床上接觸的病例來看, 80%的大腸癌患者, 都有便血的情況。 所以, 便血是大腸癌早期最重要一個信號。 可惜的是, 許多人對此並不重視, 或者是覺得便血不過是因為大便乾燥所致, 或者索性就把它當作痔瘡來治, 結果最後耽誤了治療。

2、大便習慣改變

原來有規律的大便突然出現便次增多、腹瀉、裡急後重、便不淨感等。

3、大便性狀改變

變扁、變細或不規則, 另外大便中帶有膿血、黏液或暗紅色大便。

4、不明原因的貧血

有不少患者, 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 去血液科卻查不出任何病因, 一直當做缺鐵性貧血治療, 其實這也可能是大腸癌的信號。

此外, 根據大腸癌發生部位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右半結腸主要以全身症狀為主:包括消瘦、貧血、右側腹部不適等。

而左半結腸主要以梗阻症狀多見:包括腹痛、腹脹、偶爾會觸及到腫物。

因此, 大家平時一定要仔細留意自己的大便, 一旦發現有異常, 並且持續超過1周, 必須及時就醫, 到醫院做大便潛血和肛門指診等檢查, 明確診斷。

大腸癌早期時發現可治癒

大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症, 而且, 萬一不幸患上大腸癌, 早期病例無淋巴結轉移者, 治癒的希望最大, “早期患者, 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然而, 非常可惜的是, 大多數死亡的大腸癌患者, 不是死於病症本身而是死於對大腸癌的一無所知。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容易誤診,

更容易被忽視, 那麼, 如何去判斷是否患了大腸癌呢?據介紹, 可觀察大便及出血顏色。 大腸癌與痔瘡患者都會出現便血, 但便血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痔瘡便血顏色為鮮紅色, 與糞便不相混合, 血液多數隨大便排出後滴下。 ”而大腸癌便血的顏色較暗, 多是混在大便裡面, 到腸癌的晚期, 還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 每天數次大便伴粘液、血便、肛門下墜的感覺, 有時直腸息肉極易被誤診為痔瘡。

而大腸癌的檢查方法有經肛門手指檢查和電子結腸鏡檢查兩種方法。 “大部分的痔瘡與大腸癌都是發生在手指可觸摸的部位, 所以經肛門手指檢查是一種有效的檢查直腸癌的方法。 ”如果手指能觸到腸內有菜花狀的腫塊, 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 就要高度懷疑是腸癌。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膿液的,也是腸癌的特徵性表現。

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進一步提高診斷正確率,是大腸息肉和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多數大腸癌是由癌前期病變——息肉發展而來的,而息肉可以通過腸鏡及時摘除,從而達到早期治療和預防大腸癌的目的。

高大肥胖男性為危險人群

根據調查,我國大腸癌高發年齡在50-60歲,而西方國家則為60-70歲,相比之下我國發病年齡平均年輕了10歲。容易得大腸癌的人群包括肥胖、高蛋白高熱能低纖維飲食人群,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有結腸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

成年人身材高大可增加大腸癌的危險性,“男性身材高於185CM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大於身材低於165CM的男性,女性身材高於168CM危險性大於身材較矮的女性。”而且肥胖可增加結腸癌的危險性,“肥胖的男性人群患結腸癌的危險性增加兩倍,而體形較胖的女性罹患結腸、直腸癌的危險性也增加。”

此外,體力活動少的人也易患大腸癌,“體力活動少與大腸癌的發病機制可能有三種:一是體力活動少不刺激結腸蠕動,從而增加食物因素、內源性分泌膽酸及致癌物質在結腸中滯留時間;二是體力活動少可降低機制內T細胞、B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及白細胞介素—I的水準和功能,不利於殺滅體內癌細胞;三是體重指數較高者參與較強的體力活動少,不利於維持體內不利於癌細胞生長的內環境(胰島素、血糖及甘油三酯水準較低)而有利於結腸癌細胞的生長。”對此,他建議以上人群高度重視預防大腸癌的發病,定期到專業醫療機構體檢。

就要高度懷疑是腸癌。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膿液的,也是腸癌的特徵性表現。

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進一步提高診斷正確率,是大腸息肉和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多數大腸癌是由癌前期病變——息肉發展而來的,而息肉可以通過腸鏡及時摘除,從而達到早期治療和預防大腸癌的目的。

高大肥胖男性為危險人群

根據調查,我國大腸癌高發年齡在50-60歲,而西方國家則為60-70歲,相比之下我國發病年齡平均年輕了10歲。容易得大腸癌的人群包括肥胖、高蛋白高熱能低纖維飲食人群,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有結腸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

成年人身材高大可增加大腸癌的危險性,“男性身材高於185CM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大於身材低於165CM的男性,女性身材高於168CM危險性大於身材較矮的女性。”而且肥胖可增加結腸癌的危險性,“肥胖的男性人群患結腸癌的危險性增加兩倍,而體形較胖的女性罹患結腸、直腸癌的危險性也增加。”

此外,體力活動少的人也易患大腸癌,“體力活動少與大腸癌的發病機制可能有三種:一是體力活動少不刺激結腸蠕動,從而增加食物因素、內源性分泌膽酸及致癌物質在結腸中滯留時間;二是體力活動少可降低機制內T細胞、B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及白細胞介素—I的水準和功能,不利於殺滅體內癌細胞;三是體重指數較高者參與較強的體力活動少,不利於維持體內不利於癌細胞生長的內環境(胰島素、血糖及甘油三酯水準較低)而有利於結腸癌細胞的生長。”對此,他建議以上人群高度重視預防大腸癌的發病,定期到專業醫療機構體檢。